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听到“马场町”三个字,我就不寒而栗

0
分享至

近期,以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地下工作者为题材的剧集《沉默的荣耀》引发广泛关注。该剧通过吴石将军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隐蔽战线工作者为祖国统一矢志奋斗、在台牺牲生命的悲壮历程,刻画了他们在险恶环境中坚守信仰的“沉默荣耀”。

与此同时,台北将于11月8日举行2025年白色恐怖秋祭慰灵大会。这场纪念活动再度唤起人们对历史伤痕的记忆——其中马场町纪念公园作为当年政治受难者的枪决刑场,曾见证数千名志士的牺牲。

台大教授苑举正近日在节目中谈及观看《沉默的荣耀》以及走访马场町的感受时,坦言“一听到这三个字就不寒而栗”。以下为苑举正在节目中的部分观点,经观察者网整理后发布。

【文/苑举正】

我出生于1960年,也经历过战后那段艰难岁月。那时的台湾是什么局面?不是难民,就是穷人。我们家虽不算穷,但也是难民。就连王永庆、蔡万才那样的人,当年也都是穷人,没有人例外。要说有例外的,就是那些早早去了香港、美国的人,我们确实认识一些这样的家庭。

所以我昨天特地去了马场町纪念公园,拍了一段视频。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我父亲刚到台湾——其实还没到台湾本岛,是先到澎湖——当时他跟着学校,是烟台联合中学的学生。那所中学有两位校长,一位姓张、一位姓周,还有五个学生,后来都在马场町被枪决。所以我一听到“马场町”三个字,就不寒而栗。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你能明白这种心情吗?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陈宝仓将军英勇就义

这些历史大家应该了解。像郑丽文,或许还懂一些;张亚中大概也明白一点;但赵少康他们,恐怕就不懂了。

我们当然不是国民党的人,因为国民党搞成那个样子——他们那些人身居高位、把持资源,国民党的力量虽大,但几乎所有资源都被他们吸走了99.99%,剩下那0.01%,简直像丢下去喂狗一样。

这情况完全不同。为什么?我刚才提到的那几位,就不用再重复了——他们完全是在“复兴中华文化运动”那种意识形态下长大的,怎么可能真心喜欢统一?说到底,如果你对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思想没有一定了解,又怎么能面对统一这个事实?

你说不要统一,当然容易,但问题是你做得到吗?难道还要拉着所有人一起陪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更别说,有些人可能早就有退路,随时可以走。

我讲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画面:1983到1995年我在比利时,每次华侨聚会或联欢晚会,总能看到不少越南华侨,戴着用原来南越国旗做的领带——黄底三条红线。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越南沦陷前就逃到欧洲的,毕竟越南曾是法国殖民地。

每次看到他们,我心里都很难过,也不太想跟他们交谈。因为越南变成那样之后,他们流落异国,只能勉强温饱,再没有真正的立足之地——那是一种偏安的心情,令人感慨。

讲到这个部分,就稍微深入一点,但也更沉重。就我个人来说,我并没有任何理由非要强调自己是“红统”。我是台大教授,表达这些想法,纯粹是我自己愿意,与别人无关。

每次有人问我:“苑老师,你需要什么支持?”我都说完全不需要。因为我只是在讲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真要说什么支持,那就是希望有人偶尔能去我父母的坟前上炷香——这样我就觉得很好。当然,我自己每年清明都会去。

最近《没出息》这首歌让王世坚又红了。因为他红了,他的家族背景也被大家翻出来讨论——从他的外祖父到父亲,都成为焦点。尤其是他父亲在《光明日报》事件中的经历,最近在《沉默的荣耀》中被提及,让大家重新看向王世坚。

我觉得,王世坚自己因为走红,从来都不太愿意提这些事。我公平地讲一句:白色恐怖实在太恐怖。在白色恐怖时期,没有谁是英雄,也没有谁是孬种。

吴石将军是英雄,聂曦他们也是英雄,但我必须强调,所谓“孬种”,说不定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任何一个人被拔掉手指甲也可能撑不住。现在好像很多人喜欢说自己的家人是二二八受难家属,或是白色恐怖受难家属。我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难家属,我还去景美人权博物馆演讲过两次。

很多人以为我们外省人都是吃香喝辣的,但其实我们也有吃苦耐劳的一面,这点大家不要忘记。而王世坚的父亲,让人想到的是:那个年代的进步青年,却也可能在严刑拷打下不得不招供。

大家要了解三个很重要的讯息:

第一,1950 年代初,就有上千人被枪决。马场町那边被枪毙的人,说不定有上万人。那是“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氛围。

第二,原本在台湾的“政治资本”,在大陆的认知中居然变成一种政治负债,大家要理解这种情况。王世坚因为《没出息》红了,他自己大概也很生气。

第三,大家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这里的“大家”包含三部分人:台湾的外省人是受害者,我们当然要看这个事情;大陆要看待,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本省人,也就是民进党他们也要看待这段历史。

那你现在民进党说不承认2758号决议,那200万外省人当初是怎么进来的?为什么台湾这边没有人干预呢?因为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要用更深的角度去了解《沉默的荣耀》中展现的部分。我认为,《沉默的荣耀》传递了三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吴石烈士、朱枫烈士、陈宝仓烈士、聂曦烈士就义前画面

第一个信号,是情势与自信的塑造。这部作品让人认识到,“沉默的荣耀”其实包含两层含义——“荣耀”没有问题,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像吴石将军夫妇,至今仍有墓可寻,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但为什么又是“沉默”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陆方面并不轻易公开承认这些在敌后工作的人员。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常听到“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这句话,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我相信有不少地下工作人员,一生默默无闻,最终牺牲在台湾,甚至未能顺利展开工作。片中提到的毛人凤、谷正文、周志柔等人,我们都耳熟能详,他们当年都是负责情治系统的重要人物——周志柔层级较高,而毛人凤、谷正文则是实际的执行与维护者。这第一个信号,其实就是“沉默”不再沉默。

第二个信号,是它间接印证了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的意图非常具体,许多人前赴后继、冒着生命危险参与这项工作,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

第三个信号,是这部剧引发了太多人的回忆与共鸣。我自己看完后深受震撼,一直以来,我的“红”更多停留在理论认知层面;但这部剧里的人物,是真正用生命、家庭、乃至子女的未来去交换使命的完成——这是何等的信念?

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以行动换来的结果,其意义实在太伟大了。这部剧的播出,在我看来,不单是一种自信的展现,也不仅是青年思想的一种进步,更间接让人感受到:共产主义是一种信念,而这份信念,确实能够深深感动许多人。我在大陆看到年轻一代正逐渐找回这种精神,他们越来越自信——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观察者网 incentive-icons
观察者网
全球视野,中国关怀
127377文章数 1849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