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芯片这事儿,现在全球格局变了样。中国大陆的产能已经占到21%,美国那边才10%。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根据Yole Group今年6月的报告,2025年全球晶圆代工产能里,中国大陆稳坐第二,台湾地区23%、韩国19%、日本13%,美国垫底10%。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命根子,从手机到汽车到处都用,这21%意味着啥?中国大陆不光数量上来了,成熟制程那块儿更是33%的份额,全球第一。2025年全球产能预计到3370万片/月(8英寸当量),增长7%,中国大陆贡献大头。
Yole Group的分析显示,美国公司占全球晶圆需求57%,可自家产能才10%,剩下的全靠外头买。台湾地区虽产能高,但需求只占4%,纯靠代工吃饭。韩国三星、SK海力士那边,先进制程牛,但总份额也就19%。
中国大陆呢,从2024年的21%起步,靠本土投资狂奔,华虹、SMIC这些企业新厂一个接一个上马。举个例子,华虹今年在无锡开了12英寸厂,一季度就投产,月产能直奔10万片。SEMI数据,2025年中国大陆新开工晶圆厂占全球六分之一,这势头谁挡得住?
![]()
成熟节点稳江山,先进制程追赶中
中国大陆的21%产能,主要卡在28纳米及以上这些成熟节点上。Moody's报告直指,这块儿中国大陆占33%,甩开其他地方一大截。为什么?因为汽车、家电、工业控制这些领域,成熟芯片需求最大,全球市场超60%靠它。
中国大陆供应链全,硅片到封装一条龙,成本低10-20%比台湾地区,美国更贵50%。你看,2025年全球芯片设备投资4000亿美元,中国大陆、南韩、台湾地区包揽大半,SEMI说中国大陆设备支出排第一。
这优势不是白来的。国家大基金三期投了3000亿,SMIC、华虹这些企业直接受益。SMIC 2025年营收预计破百亿美元,14纳米线满负荷转,7纳米也在小批量出货。华虹专注功率器件和模拟芯片,营收里中国区占83%,增长21.8%。这些企业不光扩产,还在填补生态空白。
比方说,硅片这关,新昇半导体月产万片,进入SMIC供应链,打破国外垄断。Yole Group预测,全球代工产能CAGR 4.3%到2030,中国大陆从15%本土玩家份额,冲到主导。
![]()
当然,先进制程还有差距。3纳米、5纳米这些,台湾地区台积电一家独大,占全球90%。美国限制出口,EUV光刻机进不来,中国大陆7纳米以下还得绕弯子。但这不耽误整体布局。
2025年,中国大陆主流节点(28nm以上)占全球32%,到2028年42%。这意味着,芯片短缺时,中国大陆先稳住大局。想想疫情那会儿,全球供应链乱套,中国大陆靠成熟产能顶住,出口汽车芯片救急不少车厂。
这就像盖房子,先把地基打牢。先进制程是高楼大厦,成熟节点是平房多,但住人最多。中国大陆不急着一步登天,先抢市场,再补技术。
结果呢?自给率从2020年的16%到2025年的19.4%,虽不高,但总产值2230亿美元,全球第二。
![]()
美国10%份额的痛点与补救棋
美国这10%,听着少,但问题是需求大头却产能跟不上。Yole Group数据,美国占57%晶圆需求,自家厂只产10%,剩下的全外包。5月BCG 报告说,美国靠台湾地区、日本、南韩、中国大陆供应商,地缘风险一堆。
2022年芯片法案砸520亿补贴,英特尔、台积电、三星在美国建厂,亚利桑那、俄亥俄那些项目2025年部分投产。但进度慢,成本高,能源水资源紧巴巴。
为啥美国卡壳?劳动力贵,环保标准严,建个厂周期长。BCG估算,2024-2032年全球半导体CapEx 2.3万亿,美国投1900亿,但到2032年份额才14%。英特尔俄亥俄厂延期,台积电亚利桑那二期推到2027年。
SIA 报告,美国制造商主要供应商在台湾地区、日本、南韩、中国大陆,确保供应链稳是头等大事。但贸易壁垒一加,风险翻倍。9月Moody's 分析,美中紧张下,亚洲领导地位不动摇,美国多元化努力顶多缓口气。
![]()
美国玩家聪明,Intel外包给台积电,转型fabless模式。GlobalFoundries纽约厂专注成熟节点,满足汽车需求。 Micron、三星在美国扩DRAM和NAND,但先进逻辑还得靠外。
2025年,美国先进制程份额超10%,日本3%,中国大陆1%。这分布,说明美国在高端卡位,但总量拉胯。
说白了,美国10%是结构性问题。需求端AI、数据中心拉动,2025年销售1560亿,到2030年3610亿,CAGR 18%。但产能跟不上,Infosys报告,电耗到2030年237TWh,GHG排放涨。
补贴虽多,执行瓶颈多,地方许可、水电审批拖后腿。结果,进口依赖加剧,2025年从中国大陆进口芯片15%,海关数据摆那儿。
![]()
2030年30%目标,产业链自立成关键
看长远,Yole Group预测到2030年中国大陆代工产能30%,超台湾地区23%、南韩18%、日本12%、美国12%。全球利用率稳70%,需求驱动增长。
中国大陆从2024年885万片/月,到2025年1010万片,建18个新厂。SMIC目标28纳米以上自给,华虹无锡厂就是例子。SEMI说,2025-2027设备投资,中国大陆排头。
![]()
这30%不是空谈,得靠生态闭环。硅片、EDA软件、光刻胶这些,国产化率升。
国际上,多元化潮起。Moody's说,亚洲中心不动,但东南亚ATP产能分流,从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转马来西亚、越南。
2024年CapEx超千亿,2025年继续。Yole说,产能过剩风险低,利用率稳。中国大陆本土玩家从15%到主导,市场准入、透明度是焦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