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小手关注自然之友
文/青水
图/青水、玲珑伙伴、导师提供
整理编辑/大蒙子
全文共3200余字,阅读预计需要10-12分钟
今年10月25至26日,玲珑计划携6期种子伙伴、导师、往期学长学姐及支持伙伴总共53位相聚安徽·马郢村,共赴一场以“社群链接”与“行动孵化”为主题的玲珑六期线下见面会。
金秋时节,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倾听与共创。在丰收的景象中,6期种子伙伴们进一步打磨项目方案,梳理个人行动与气候议题之间的关联性,也在真实的相遇与共处中,开启了大家的第二段旅程。
![]()
玲珑六期线下见面会大合照
2025年10月,安徽合肥·马郢村
你好伙伴,期待着走进“种子市集”
![]()
这是玲珑6期社群的第一次线下见面,伙伴们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带来了什么,我期待带走什么”展开自我介绍。一张张独特的“自我画像”被挂满墙面,让彼此之间的链接在这一刻悄然发生。
![]()
很高兴见到你
![]()
伙伴们挂在墙上的“自我画像”
帮助6期种子伙伴们打磨项目是此次见面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每位种子伙伴围绕“what”(我的行动是什么)、“why”(我为什么发起这个行动,它如何回应气候变化议题?)、“how”(我打算如何做)“help”(我当前遇到的阻力)四个关键问题,结合各自绘制的项目海报,面向所有参与者进行多轮行动阐述。在这一环节中,灵感与故事不断涌现:
有的伙伴扎根土地,探索在极端降雨中更具韧性的农田水分管理方案;
有的伙伴关注气候焦虑,尝试通过播客、疗愈工作坊与脱口秀,将气候焦虑的负担转化为积极动力;
有的伙伴从身边具体的人出发,希望帮助被忽视的边缘群体,更有韧性地应对气候变化;
伙伴们的行动方案充满创意与热情,也不断获得来自导师、学长学姐、支持伙伴和其他种子伙伴组成的“帮帮团”的启发与行动建议:
“可触达的人群是谁?”
“当越来越多的‘百年一遇’的气候事件出现时,地方经验怎样破局?”
“在产品设计上,是否有新的思路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在一轮又一轮的自我阐述与对话中,种子伙伴们逐渐拓宽思路,细化项目设计,也更加清晰地看见自己行动与气候议题、受影响人群之间的真实关联。
新伙伴们在“种子市集”介绍自己的项目
(无需手动操作左右滑动)
有了玲珑课程的赋能、“帮帮团”的启发,种子伙伴们在源源不断的“滋养”中获得了力量和信心,也为自己的气候行动注入了更多的可能与想象。
提问前辈,探寻更多行动可能性
![]()
经过对“种子市集”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梳理,新的疑问也随之萌发。第二天上午,大家的角色完成了有趣的对调——导师、学长学姐与支持伙伴成为“答疑人”,而种子伙伴则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困惑,开启了“帮帮市集”。在这一环节中,伙伴们带着自己的问题,主动寻找在相关领域拥有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前辈,围绕项目方向展开了两轮深入的阐述与咨询。
“帮帮市集”在线营业
(左右滑动浏览)
![]()
![]()
![]()
![]()
![]()
面对种子伙伴们破土萌芽的行动项目,导师、支持伙伴与学长学姐们从各自的专业背景与项目经验出发,全方位地展开交流。他们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为伙伴们答疑解惑、梳理思路。有的伙伴困惑于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与定位,在“帮帮团”的引导下,寻找最擅长的领域与最想触达的人群;也有伙伴在两种想法与创意中徘徊,通过“帮帮团”的层层引导,慢慢厘清思路,看见了更清晰的方向。
在这一场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中,导师与种子伙伴彼此了解、相互磨合,携手迈入玲珑计划第6期的第二段旅程——导师辅导阶段。
展望“明天”,共创未来社群新公约
![]()
“在玲珑6期旅程的第二阶段,我们如何更加友好地沟通?”这是摆在每位社群伙伴面前的问题。从一场集体共舞开始,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舞动,在无声的配合与巧妙的牵引中,伙伴与导师们感受着彼此的能量与节奏,也在这份轻松默契中找到了共创的原点。
“执笔共舞”,打开共创的灵感之门
(点击看大图)
![]()
![]()
![]()
![]()
伙伴们自由结组,围圈而坐,打开自我,真诚表达对第二阶段的期待;在与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共同讨论并共创辅导环节的交流规则。
有伙伴提到,希望能提前了解双方的近况与沟通偏好,以便找到更适合的交流方式。有导师分享,希望每次辅导结束后,能收到伙伴的反馈——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导师的建议,并说明判断的依据。为了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富有互动的交流氛围,大家一致认为,伙伴与导师的交流可以不局限于匹配的结果。只要双方同意,交流可以延伸至项目之外,建立更开放、更深入的链接。
![]()
伙伴和导师围坐在一起共创辅导环节的交流规则
![]()
整理版《社群公约》中的“我喜欢”和“不喜欢”
走出“课堂”,在更多场域链接彼此
![]()
马郢村的清晨与夜晚,在伙伴们的笑声与脚步声中,更添一份互动与温暖。清晨开启一场沉浸式观鸟、走进学长项目地农场参访,与自然对话;夜晚入座“行动小酒馆”与“共同气候”行动者之家推介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围坐交流,沉浸式体验独属于玲珑社群的快乐,延伸行动的想象。
1
清晨·沉浸式观鸟
在晓雨老师的带领下,几位新伙伴第一次“入坑”观鸟,与大自然对话,在田野间度过了别样的早晨。
![]()
2
“共同气候”行动者之家推介会
由5期伙伴孙阳阳、潘雪玉、刘锴和张志超组成的“碳索小分队”,以“耕”“食”“住”“行”为主题,发起了“共同气候”行动者之家推介会。夜色中,炭炉火烤的小屋散发着温暖,大家围坐其间,烤着山核桃、小酌几口,在轻松的交谈中探讨着在马郢村共建生态村落的行动策略。
![]()
![]()
3
学长气候行动项目地参访
我们相聚的马郢村也是5期伙伴孙阳阳的项目地,伙伴们带着对“情圆”农场的好奇,一同参观了这片土地——在这里听孙阳阳讲述他的气候行动故事。
![]()
丰收秋日,带着平静与欢喜告别
![]()
在本次见面会的尾声,大家静坐片刻,沉淀思绪,带着新的感悟回望这两天的旅程,彼此分享在相聚的过程中共同探讨了哪些问题、又对未来怀有怎样的展望。种子伙伴在交流中感受到玲珑社群的活力和温暖,从回应气候议题的视角重新梳理自己的行动项目,调整并明确前行的方向;往期学长学姐“回家充电”,在熟悉的氛围中汲取新的灵感,带着焕然一新的思路再次踏上行动旅程;导师和支持伙伴们则通过与伙伴们的交流,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困惑、难点与需求,也看见了种子伙伴身上无穷的创造力与成长潜力。
![]()
聊聊我们这两天的收获与新知
最后,大家通过便利贴互赠“礼物”,写下彼此的鼓励与感受。一张张小小的便利贴,承载着温暖的文字,也见证了伙伴们在这次线下相聚中建立起的更深的社群链接。
![]()
![]()
沉浸式写便利贴ing
“这次线下见面会氛围很好,很轻松愉快,认识了多位导师和伙伴,自己的项目框架更加清晰。”
“很开心见到了6期伙伴的新鲜血液,也有其他导师和工作人员的老‘熟人’的亲切,我也看到了未来可以一起气康行动的伙伴和方向。”
“这两天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份礼物,更是一次打破常态生活的奇妙冒险。”
![]()
![]()
想说的太多,抓住告别的小尾巴,再唠会儿
![]()
秋聚结束的返程路上,看到枝头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红灯笼,远处的稻浪在阳光下泛着涌动的金黄。远远的风迎面拂来,带着些许凉意,也带来丰收后的宁静。走在田间小路上,我们在这场充实的线下相聚之后,心中涌动的是一种平静与欢喜——那是一种来自脚下扎实的土地、玲珑社群与气候行动的温柔余韵。
![]()
![]()
左:马郢村里涌动的金黄色稻浪
右:硕果累累的柿子树
![]()
![]()
相见是联结的开始,也是行动的继续。
我们一起期待:
信任和友爱共筑理想的社群,
创意的火花化作落地的行动种子,
玲珑共同体的未来有你,
公民气候行动的道路越走越宽。
往期玲珑伙伴聚会
阅读更多玲珑伙伴行动故事、详细了解玲珑计划,请点击【自然之友】公众号主页标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