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袋鼠帝。
前深圳头部证券公司高级开发、项目经理,24年初裸辞All In AI,现在是AI公众号「袋鼠帝AI客栈」主理人(就是做AI领域公众号的)
这次受生财邀请,给大家提供一些“万事用AI”的场景启发
正好我也进入AI行业快两年了,期间一直靠AI"续命",这篇就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平时是怎么用AI的(工具、方式和场景),以及怎么靠AI续命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AI博主的生产、生活都已经被AI包办了?
其实不然,对我来说,AI不是万能的,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
你不需要会用工具箱里的每一把锤子,但你必须清楚哪个钉子该用哪把锤子,哪个活儿又必须自己上手。
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AI是用来放大我们能力的,而不是替代我们的思考。
1. 24年初我裸辞后的第一桶金,是靠Fastgpt赚的。
当时帮一个老板部署Fastgpt,并搭建知识库、调试效果,拿到了4500。
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的意识到:AI技能真的能变现。
在那之后,也陆续靠给人搭建一些AI工作流,定制一些AI Agent,赚到了一点点生活费。
甚至我当时用ChatGPT开发的一个非常简单的TTS浏览器插件,只是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视频(只有2.1万播放量),都陆陆续续给我带来了几千元的收益。
后来我接触了cow这个开源项目,把AI接入微信,把微信小号做成AI客服、AI助手、AI医疗问诊等等。
还开发了我的第一款产品(是一个桌面应用):微信AI助理
但2025年春节后,cow项目被封了,虽然能找到别的平替,但我明白这生意不可持续、不可控,很难做大。于是就烂尾了..
2. 如果是搞深度研究,我不会依赖某一个AI。我会把同一个主题,同时丢给Gemini、ChatGPT、Grok、Kimi Ok Computer、MiniMax Agent、和秘塔AI。就像请了六个领域专家同时帮我研究,我来做最后的汇总和信息筛选。
3.做PPT我图省事,常用Kimi的PPT助手。你给个主题,选个模版,它自己可以全自动生成。也支持输入大纲或已有的内容,一键生成并排版,也可以在线修改内容,和某页的模板形式,还是比较灵活的,这些对我来说够用了。
4.文章封面图,我会用NanoBanana或者seedream4.0来帮忙生成。如果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我就截图,或者从Google找图片,导入稿定快速搞定。
5.效率自动化也是我这个程序员出身的博主最看重的。
我用Coze做了个智能体,每天定时11点从各大网站获取AI最新资讯,然后整理好内容,发送到我的邮箱,非常准时稳定。
对于X上的信息,我搭建了n8n工作流,可以监听X上多位博主的最新推文,并用AI进行一层价值过滤,最终会推送到我的邮箱。
6. 在AI编程方面,我现在的主力是Claude Code/Codex + GLM-4.6/MiniMax-M2,性价比很高。我会用他们的组合来开发一些提效小项目,或者做一些文章里面需要用到的Case。
我有个坏习惯,就是写文章初稿老是在公众号的编辑器里面直接开写,其中一些样式是用的壹伴,主要是用习惯了,懒得换方式。但是有个很头疼的问题,就是我的文章通常是在公众号首发,我也会同步到其他平台,比如知乎、掘金、CSDN,就需要手动同步,关键格式还容易乱,后面我使用codex+MiniMax-M2,开发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文章同步插件,现在我只需要在网页打开一篇公众号文章,使用插件就能一键同步到对应平台的草稿箱,方便快捷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AI的渗透也很多。
7. 出门参加线下活动我会带上AI硬件:DingTalk A1或者TicNote,帮忙记录线下的一些交流内容,后续可以同步到对应的App做一些AI的分析和总结、提取思维导图等。
8.浏览英文网站比如X、Reddit,会用沉浸式翻译。看YouTube视频时,它也可以显示中文字幕。不过沉浸式翻译拿YouTube的直播没办法,所以OpenAI每次开直播,我会用ViiTor这个实时翻译插件来帮忙。
9. 我会用之前收藏的一些站点来导出抖音、B站等平台有价值的视频文件,然后导入通义听悟,提取文字,再丢到Gemini、ChatGPT做分析总结,提炼爆款视频的思考逻辑,有时能提炼出比原视频更有价值的洞见。
10. 我还喜欢用豆包来提取图片内容。
我妈电脑用得不熟练,打字也慢,我教他用豆包视频通话功能,能对着豆包问问题、学知识。
我弟做作业遇到难题,也能开视频请豆包讲解。
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AI的普惠力量。
当然,我更核心的工作还是内容创作。
11. 提到内容创作,我目前用得最多的其实是Gemini 2.5 Pro(原因有两点:1.之前白嫖了一年,2.它写作真的很强)。我现在写文章,通常会先自己搭好大纲,然后让Gemini按我过去的风格帮我写几版。然后我从中挑选不错的内容,组装进我的文章,最后注入我自己的观点和修正表述。
说实话,即便现在会用AI辅助,我写一篇文章至少也要花一天,通常是两天(这比我去年耗时长了很多)。测试过程可能会占一半的时间,另一半就算使用AI辅助完成,也需要表达我自己的观点,以及修正AI的很多表述问题。根据不同文章类型,用到AI辅助占比也不一样。如果一些教程,实操类就全手写了。
12.数据分析上,我会用朋友开发的工具在我的公众号后台,把我所有的公众号历史数据扒下来(各种维度的数据都有),导入飞书多维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还可以生成各种维度展示的仪表盘,总结增长,分析粉丝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调整后续的内容计划等。
13. 我一直希望能打造一个我的AI数字分身,所以最近我在用一个叫second me的App,刚用不久,初步体验还不错。后续如果效果很棒的话,我可能会写一篇给大家分享分享。
有些人用AI提高效率,有些人用AI创造价值。
还是那句话,工具是次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核心。
换句话说,人才是核心。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AI时代,我们更要提升自己(当然,别忘了健康生活哦)
以上就是我常用的AI工具,和一些使用方式和场景。
希望这点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丢丢真实的帮助,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然后,我回答一下标题的问题,严格来说,去年是我靠交付一些定制化的AI应用活下来了,然后在AI行业,不断试错,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或者说不小心跑出来的路):做一个AI博主,也蹭到了AI行业的一些风口(DeepSeek),所以今年靠做AI公众号又活下来了。
所以,AI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和使用的,但是对它的预期不要太高,不要觉得AI可以帮你包办一切,而是把它当作正常辅助工具使用,当然也可以靠AI赚到钱,养活自己,进一步发展成事业。
你平时怎么用AI呢?欢迎评论区聊聊~
最后,我推荐一下生财有术这个圈子吧,就怎么说呢:如果说要是世界上哪里有专门教赚钱的社区,那就是生财有术了吧,他们应该是做得最大的知识星球,到今年是第9年了。
我去年结识的几位年入100w的00后,都是在生财的,上次在杭州面基之后,直接打破了我固有的一些认知:
大学时候就想着自己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得先找个公司上几年班,学一学老板的赚钱方式,然后就可以自己单干了,但现在想来,我当时是被老一辈灌输的理念固化了思维。其实不用上班,也可以直接当老板,直接学赚钱就好了(干中学),上班上久了,整个人反而麻木了,而且就我这种级别,根本接触不到老板,在公司就是一颗螺丝钉,干的越久,只能越懂怎么打工,根本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实践赚钱的事情。
当然,生财有术不是帮你赚钱,而是授人以渔,打开思路,里面有太多大佬,以及大佬分享的干货了。最终能不能达到你的目标,还是得靠你的执行力。
如果你有兴趣成为生财圈友,可以先免费体验:
如果觉得不错,正好双11这段时间,他们有优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