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因俄罗斯石油进口陷入 “数十年来最差关系”,后脚就深夜敲定十年防务大单。
2025年10月底至11月初,美印关系上演了戏剧性反转。
10 年防务框架协议与 50% 关税同时存在,美印究竟是走向 “牢不可破的盟友”,还是维持 “冲突中合作” 的脆弱平衡?
![]()
10月31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美印防长共同签署的十年防务框架协议,成为打破双边关系僵局的关键一步。
这份协议并非突发之举,而是对 2005 年、2015 年两轮十年协议的延续与升级,标志着美印军事合作进入 “制度化深耕” 阶段。
根据新华网披露的协议核心内容,未来十年美印将重点推进三大合作,一是军事技术共享,美国有望向印度出口 F-35 隐形战机等尖端装备,印度企业还将获得部分武器转包生产权。
![]()
二是情报与协调机制强化,建立常态化情报交换渠道,提升联合作战协同能力。
三是扩大联合军演规模,探索军事基地互惠准入制度。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社交平台直言:“我们的国防关系从未如此牢固,这将成为地区稳定的重要基石”,印度防长辛格则强调,协议是 “战略趋同的信号,开启伙伴关系新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协议签署前的10月下旬,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已与印度外长苏杰生提前会晤,就地区安全、全球热点问题达成共识,为防务合作铺路。从 2025 年 2 月莫迪访美时特朗普承诺巨额军售,到 10 月底协议落地,美印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防务合作的 “三级跳”,背后是双方对印太地区战略格局的共同考量。
与防务领域的 “甜蜜互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印在经贸与能源领域的尖锐分歧。
美国此前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翻倍至 50%,其中包含 25% 的专项惩罚性关税,直接导致印度纺织品、珠宝、工程产品等行业连续 4 个月出口下滑。
面对美方施压,印度朝野罕见一致反击。执政党人民党副主席贾伊・潘达引用基辛格名言讽刺:“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反对党议员则指责特朗普言论 “伤害印度尊严”。
印度外交部明确表态,美方措施 “不公正、不合理”,将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这场关税战的核心矛盾,实则是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乳业市场,而印度拒绝在核心利益领域让步。
能源领域的争议更显复杂。美国对俄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后,白宫宣称印度已将俄石油购买量减半,但印度消息人士否认 “立即且明显的减量”。
印度的能源选择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 ,其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伊拉克(27%)、沙特(17%),俄罗斯石油占比虽有提升,但并非不可或缺。
而美国的真实诉求,是推动印度能源进口多元化,扩大美国液化天然气对印出口,填补贸易逆差。
不过拉锯中也出现缓和信号。印度商业部长戈亚尔透露,美印贸易谈判已 “非常接近达成一致”,仅剩少数分歧待解,50% 的高关税有望降至 15%-16%。
双方还设定了 2030 年双边贸易额达 5000 亿美元的目标,能源与农业将成为最终协议的核心交换筹码。
美印这场 “边吵架边牵手” 的外交大戏,本质是双方基于战略利益的精准算计。
对美国而言,深化与印度的防务合作是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通过十年协议将印度绑定为 “地区安全支柱”,既能制衡地区大国,又能打开千亿级军售市场。
而在贸易领域保持高压,实则是为了逼迫印度在市场开放、能源选择上向美国让步,实现 “军事绑定 + 经济控制” 的双重目标。
对印度而言,签署防务协议是 “左右逢源” 的平衡术。通过与美国的技术合作提升军工自主能力,减少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
更是借助美国的战略资源增强地区话语权,同时又不愿彻底倒向美方,保留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空间。
印度总理莫迪的表态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既与特朗普保持频繁沟通,又在公开场合强调 “印度必须保护自身经济利益”。
这种 “冲突中合作” 的关系,在国际政治观察员看来 “实属不易”,“美印都有缓和关系的需求,防务协议让双边关系短期内不会恶化,但贸易与能源的核心分歧仍未解决,未来仍可能反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