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顺路买卤味,几根鸭脖、一盒素菜,结账时却被“88元”的报价惊到!
这届消费者的“鸭脖自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曾几何时,十几块钱就能解馋的市井小吃,如今成了“餐饮刺客”。
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三大巨头,日子更不好过。
![]()
卤味赛道挤泡沫,新玩家逆袭抢市场 卤味行业早已不是三巨头独大的江湖。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2024年卤味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但增速仅3.7%,远低于前些年的两位数增长。
更关键的是赛道参与者越来越多元,夫妻店、生鲜电商、预制菜企业纷纷入局,24万家卤味门店中,85.6%是50家店以下的小型连锁,巨头的规模优势被不断稀释。
下沉市场的争夺更是白热化。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卤味门店占比达42.6%,但三巨头的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场陷入“内卷”。
![]()
一条街上多家同品牌门店扎堆,单店日均销售额被摊薄,绝味2025年上半年单店日均销售额仅3500元。
新兴品牌正以差异化赛道逆袭,主打“热卤+轻餐”的盛香亭,单店月销最高达20万元,坪效是传统卤味店的2-3倍,其所在的热卤赛道增速18.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76.7%的卤味消费者是19-35岁的年轻人,他们既看重食品安全,也追求新鲜体验。
红餐研究院调查显示,47.2%的消费者会因涨价10%减少购买,而“新品太少”“口味吃腻”是他们放弃老品牌的主要原因。
当奶茶品牌季度上新、烘焙品牌玩转跨界时,三巨头的菜单仍停留在鸭脖、藕片等老几样,自然难以留住年轻用户。
![]()
面对危机,三巨头并非毫无动作,只是自救之路布满荆棘。绝味在长沙开出首家“绝味鲜卤”超市,放弃称重计价,推出9.9元/盒的鸭脖、7.6元/盒的素菜,还加入零食、烘焙等品类,试图撕掉“鸭脖店”标签。
但从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0月,绝味门店从巅峰时的1.6万家缩减至1.06万家,前三季度营收下滑15.04%,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减弱。
周黑鸭则选择跨界破局,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还与山姆合作开发卤料包、鸭肉酱,发力复合调味品赛道。
![]()
虽然通过供应链优化,其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58.6%,净利润同比增长228%,但高端定位的枷锁仍未挣脱。
其客单价虽从55.57元降至53.56元,仍远高于行业20-30元的主流接受区间,特许经营门店也降至1291家,加盟扩张未见成效。
煌上煌的策略是“降本增利”,2025年上半年鸭脖、鸡翅尖等原材料采购价降幅超20%,叠加削减27.38%的销售费用,净利润同比增长26.9%。
但这种“节流”式自救难以持续,其肉制品主营业务收入下滑11.65%,门店总数减少762家,过度削减营销费用还可能影响品牌长期竞争力。
![]()
傲慢与脱节,才是真正的“刺客” 三巨头的困境,表面是消费降级和行业竞争,实则是长期与市场、消费者脱节的必然结果。
最突出的是价格与成本的背离,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鸭脖采购价下降38.7%,但消费者并未感受到终端降价,这种“成本降而售价不降”的操作,让“原材料涨价”的涨价理由显得苍白。
红餐研究院数据显示,消费者对20-30元的单次消费接受度最高,而三巨头的客单价早已超出这一区间,自然被贴上“消费刺客”标签。 加盟模式的失控则加速了信任崩塌。
绝味、煌上煌的加盟体系曾是扩张利器,但当门店密度饱和,总部对加盟商的管控力减弱,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
2025年3月,绝味某门店22名员工持伪造健康证明上岗,煌上煌也因销售过期鸭头被处罚。而监管部门的专项检查显示,卤味行业原料索证索票不全、温控记录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进一步透支了消费者信任。
过去5年,三巨头几乎没有出圈的新品,而紫燕百味鸡、麻爪爪等品牌年均上新10款左右,麻爪爪新品数量甚至翻倍。
年轻消费者的味蕾早已被多元化产品滋养,对一成不变的卤味失去新鲜感,品牌忠诚自然无从谈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