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11月7日上午,南京市水务局召开发布会。南京市水务局水环境建设处副处长张静静介绍,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南京42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7.6%,18条主要入江支流全部达优Ⅲ,建邺区“低水位运行”试点首次发现背瘤丽蚌、中国淡水蛏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实现治水成效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在河湖水环境整治方面,南京聚焦断面达标、项目建设、问题整改等精准发力。比如在项目建设领域,13个市级河道水环境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其中5项新建工程共争取到国债资金支持2.3亿元;紫金山二沟暗涵整治、琵琶湖生态清淤等5项工程已完工,其中6月开放的琵琶湖生态清淤项目获市民广泛好评。“治理后的琵琶湖,水更清、湖更美,水质从原来的劣Ⅴ类提升至优于Ⅲ类。”张静静介绍,琵琶湖蝶变是近年来南京水治理、水生态修复的缩影。如今,内秦淮河截流管沟清淤等3项在建工程进度超70%,4项工程加速推进,年度任务有望年底全面完成。
![]()
浅滩区自然长出了大狼耙草等湿生植物,河中鱼虾嬉戏,引来成群白鹭、野鸭……南京创新探索的“低水位运行”模式成为一大亮点。建邺区河西南部地区因江山大街过江隧道阻隔,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独立小流域(河西南小流域)。针对流域内15条河道流动性差、水体透明度低等难题,南京市水务局联合生态环境局、建邺区,选取天保西河、双龙河、尚元河3条河道作为试点,今年3月启动低水位运行试验。
![]()
通过“闸坝调度+泵站协同”,试点区域实现水深在0.3~0.5米;每日补充8000吨清洁水源激活水体流动,借助低水位工况排查整治8处污染源头,构建多维度监测体系跟踪治理成效。“如今,试验段河道水质由V类提升至Ⅳ类,氨氮、总磷指标同比改善。而且水更清澈了,还长了不少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背瘤丽蚌、中国淡水蛏。”此外,鼓楼区金川河730米“清水浅流”示范段同步建成,打造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
![]()
![]()
张静静表示,该模式经汛期验证,实现了防汛安全、成本控制、环境提升、生态修复的多维收益,为圩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下一步,南京将持续攻坚国省考断面水质保障,加快怡康河、百水河等项目建设,深化水环境问题整改,同时推广低水位运行等绿色低碳治理经验,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图景遍布全城。
(图片来源:南京市水务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