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阿司匹林,自从一个多世纪前问世以来,它完成了从家喻户晓的镇痛退烧药,到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关键角色的历史性蜕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守护着无数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中国,阿司匹林的足迹同样深远而清晰,它曾随着著名影星阮玲玉的代言走入千家万户,如今更以焕新的拜阿司匹灵之姿,持续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长久守护。
2025年11月6日,一场围绕百年药物阿司匹林的深度对话,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温情呈现。本场活动汇聚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梁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林厚文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车文良教授以及拜耳处方药事业部管理团队代表,以创新形式重温医药发展脉络,不仅追溯了阿司匹林穿越百年的演进轨迹,更展望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中的未来使命。
跨时空对话——以科技链接历史,用创新守护生命
创新不仅照亮前路,也能链接过去。一通神奇的视频电话,将三位与阿司匹林发展史息息相关的关键人物“请”到了现场,三场别开生面的“跨时空对话”由此展开,让跨越世纪的智慧与思想火花激烈碰撞。
1
与发明者霍夫曼的“世纪重逢”
![]()
拜耳高级副总裁杨灏先生首先拨通“电话”,与阿司匹林的发明者——费利克斯·霍夫曼博士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的“世纪重逢”。霍夫曼博士亲切地向现场观众问好,并回忆起当年为缓解父亲关节炎之苦而研发乙酰水杨酸的初心。杨灏先生向他介绍了这份初心如何结出了远超预期的硕果,经过拜耳和全球科学家数十年的不懈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其从“解热镇痛药”华丽转身为如今的心脑血管疾病“抗栓治疗”的基石,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无数心梗、脑梗患者的生命。
杨灏先生表示,拜耳的使命远不止于守护经典,除此以外,还将持续探索阿司匹林在癌症预防、先兆子痫、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的潜在价值,并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心血管疾病全周期管理方案。这不仅是一场科学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使命的生动践行,致力于为中国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陪伴。
2
与影星阮玲玉共话阿司匹林“角色蜕变”
![]()
随后进行超时空连线的药剂学专家林厚文教授,他与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女士共同回顾了阿司匹林从“止痛救星”到“心脑卫士”的角色升级,一起领略了这片小药片在“健康中国”大故事中所贡献的力量。
她提起阿司匹林曾作为片场常备的止痛药,为疲惫的演艺工作者们缓解头痛、发热。林厚文教授用两个精妙的比喻,阐释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变化:早期解热镇痛如同“灭火”,能迅速扑灭炎症与疼痛的“火情”;随着其抗血小板机制的发现,它进阶为了血管中的“消防员”,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过度聚集时,它能有效指挥、劝阻血小板,避免过度聚集,从源头上预防心梗和脑梗等致命性血栓事件的发生。
林厚文教授进一步指出,为担当好这一长期“守护者”的新角色,对药品的安全性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研阿司匹林肠溶片所采用的创新肠溶包衣技术,能够确保药品抵达肠道再释放,实现精准肠溶,显著降低了对胃部的直接刺激,让每日一片的健康守护更为安心。
3
与介入先驱格鲁恩齐格同探“生命之路”
![]()
在心梗急救以及抗栓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阿司匹林的重要伙伴。我国介入专家梁春教授拨通了心脏介入治疗先驱格鲁恩齐格博士的“电话”,围绕PCI与抗栓的发展历程,共同诠释了“从急救到康复”的全程管理理念。
格鲁恩齐格博士回顾了1977年全球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展时的艰难与希望。近半个世纪过去,如今这颗希望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梁春教授向他展示了当前PCI技术的飞跃,药物涂层支架显著降低再狭窄风险,血管内超声等新型影像技术赋予术者火眼金睛,介入治疗已进入精准化、微创化新时代。
格鲁恩齐格博士对此深感欣慰,同时也关心如何守护好这条“生命之路”。梁春教授表示,阿司匹林这位“老战友”,正是确保血管长期畅通的关键所在,在PCI围术期,它是抗栓治疗基石,有效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对于急性心梗发作,也可立即嚼服,为后续介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急诊室的“开路先锋”到出院后的“长期卫士”,阿司匹林与PCI形成完美协同,筑起了现代心梗救治的全程管理,让曾经的不治之症,有了应对之法。
科普课堂——心脑警报识别与急救指南
先进的技术可以开通血管,但第一时间的正确应对,才是为后续治疗赢来宝贵机会的关键。车文良教授带来一堂关于心梗急救的生命必修课,系统讲解了心梗的识别、如何正确地呼救和等待救援,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是生命的守护者。
![]()
心脏的警报需要争分夺秒,而大脑的求救信号同样刻不容缓。董强教授介绍了大脑的求救信号以及应对措施。他指出,对于卒中二级预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是基石策略,同时XIa因子抑制剂的研发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强效且安全的血栓预防。
![]()
科普课堂——心脑警报识别与急救指南
生命的守护,既系于急救时刻的分秒必争,也在于长期管理中的科学指引。活动最后,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中,《心脑血管健康管理手册-心梗脑梗篇》正式发布。该手册由CCA(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拜耳参与支持,凝结了众多中国临床工作者的智慧与仁心,旨在化为一座照亮健康的“灯塔”,为公众构筑起心脑血管疾病认知防线,长久且安心地科学守护着全民健康。
![]()
阿司匹林早已不仅是一片药,更是一段流动的科技史、一部写满传承与突破的生命叙事。本次活动以科技重温历史,以远见洞察未来,不仅展现了拜耳在心血管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视野,也将心脑血管健康全程管理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拜耳将继续携手中国医学界,以科学为笔,以关怀为墨,续写这百年如一日的温暖承诺。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