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金石遗珍——中国18至20世纪的古代发现与艺术复兴展”在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开幕。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人民网巴黎11月10日电(记者于超凡)由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金石遗珍——中国18至20世纪的古代发现与艺术复兴展”7日在赛努奇博物馆拉开帷幕,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文化处参赞王茵等嘉宾出席开幕式,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陪同观展。
本次展览以书画、版画为基础,辅以金石学、书法及绘画领域的代表性作品。策展方介绍,在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对古代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与借鉴,往往在不同时期催生出新的艺术形式。18至20世纪间,一项独特的技艺——拓印,引领了一场涵盖多种创作形式的艺术革新。拓印通过将湿润上墨的纸张覆盖于金石表面,从而提取铭文与纹饰的印记。这项沿用数百年的传统工艺,在19世纪因“全形拓”技术的出现而实现突破。拓片所承载的古代记忆与文化印迹,不仅唤醒了被遗忘的历史,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灵感。
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表示,20世纪初,金石学的思想影响再次在艺术舞台上焕发光彩,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理念与艺术观念。这一学术与思想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史的重新书写,也激发了艺术创作的活力,影响了当时的文人艺术,并延伸至民间艺术创作。过去二十年来,艺术史学者重新审视金石学的重要意义,揭示出其背后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精神。他指出,这些研究成果与本次展览的艺术作品和学术出版密切相关。浙江省博物馆在重新发现金石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聚焦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六舟的生平与创作,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巴黎市市长伊达尔戈高度评价此次展览。她在为展览所作的序言中写道,本次展览以“交流与共享知识、文化”为主题,是中法友谊与文明互鉴精神的生动体现。观众仿佛与那些追寻古迹的学者和文人同行,亲身感受古代艺术的遗迹与见证如何成为艺术复兴的源泉,激发出多样而持久的创造力。中国画家与书法家在吸纳新技艺、打破旧传统的过程中,创作出一批超越时代的杰出作品。
据悉,本次展览自11月7日起对公众开放,将持续至2026年3月15日。
![]()
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为陈力公使介绍展品。人民网记者 于超凡摄
![]()
本次展览的重磅展品——六舟拓《剔灯图》。浙江省博物馆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