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进入11月,秋季展期也逐渐进入后段。众多新展亮相,故宫百年展、上海漆器展、京都国立宋元佛画都迎来下半期展期。
百岁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完成换展,引导观众视角从展品转向展览本身,用一堂精彩的展览生动展现故宫博物院从萌芽诞生到曲折成长、从步履维艰到阔步前行、从探寻求索到锐意创新的百年画卷。百年庆典的最后一个章节“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11月在永寿宫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考古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前殿展厅单元主题为“紫禁城下的大地史书——元明清三叠层”,通过中心展台以及“管窥金元”“永乐肇造”“崇基荡平”三个版块讲述清宫造办处所在区域的前世。同时,紫禁城地下埋藏的金元时期建筑构件首次得到系统展示。
首都博物馆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在首都博物馆(本馆)展出,全面展示了中国黄金工艺三千多年的辉煌成就。这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个馆藏巡回展览,其中部分展品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展出。港故首件入藏藏品——明代双龙戏珠纹梁冠,也于展览中亮相。
![]()
图一:黄金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古代金器展展览现场
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对外展出的“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 ,也完成了后半程的换展工作。此次展览展品汇聚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等日本多家著名收藏机构的中国漆器精品以及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宋元漆器精品。载录于《御道具账》的南宋剔红凤凰牡丹纹长方盒、南宋剔红双龙花卉纹长方盘、元代黑漆螺钿海水龙纹菱花形盘等,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也是中国漆器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器物。
中国扇面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铸就了“器以载道”的美学经典。秋季展期中最受书画爱好者关注的“至扇至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扇面书画名品展”,也即将在11月中旬展出,上海博物馆展出馆藏宋、元、明、清及现代不同时期名家精品扇面书画百件,其中包括存世最早的书法纨扇页——宋徽宗赵佶《草书七言诗二句》。
自古以来,日本便尊崇信奉佛教,并通过海路从中国带回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品。这些宋元佛画多在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期间传入日本,不仅被寺院供奉瞻仰,更成为日本画师创作的重要范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博物馆展出日本藏中国漆器精品的同时,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也在展出日本国内珍藏的逾百件宋元画作。本次展览是日本迄今规模最大的宋元佛画主题展,馆方结合相关作品与文献资料,全面展现宋元佛画的发展脉络、多元面貌及后世影响,带领观众深度领略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魅力。《无准师范》、《阿弥陀三尊图》、《观音猿鹤图》等中国书画史上的代表作在宋元佛画展的下半期展出。
![]()
图二:宋元佛画展展出的中国画家牧溪的作品
今年秋季展期的一个核心特点是都更加关注在引领观众重新思考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多样内涵。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从1946年开始每年秋季举行“正仓院展”,遴选包括乐器、家具、服装配饰、文献经卷、香料等在内的部分正仓院藏品向公众展出,今年第77回的展览也紧扣丝绸之路的主题,67件(套)正仓院藏品中,精美木片拼嵌而成的“木画紫檀双陆局”(棋盘)、带有戒勉格言的鸟毛篆书屏风、桑木阮咸上“捍拨”(拨片防护垫)的高士竹林会棋图,都有着鲜明的唐代的印记。首次展出的绿地锦接腰,锦织的狩猎纹样源自西亚。展览单独展厅展现的拥有深邃靛蓝色之美的“琉璃杯”,由高脚支撑的造型充满异域风情,表明其原为西方制作的玻璃器。杯身下方附加的银制台脚,底部饰有龙形纹样,推测为传入中国后加饰。此物印证了西方玻璃器经丝绸之路传入东亚并被珍视的历史。
![]()
图三:正仓院展上展出的桑木阮咸,现存二件古代阮咸实例之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