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而越是出身显赫家族之人,所牵连的宗族网络便越复杂。
可令人费解的是,在《红楼梦》中,身为侯府嫡女的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于贾府,却未见林氏一族有任何声息或举动!
![]()
诚然,彼时她的父亲林如海已然离世,她本人也没有同胞兄弟支撑门楣,但林家真的就彻底断了血脉、无人可言了吗?
![]()
况且林黛玉并未出嫁,身份上仍是林家的女儿,血统与名分皆归属林门,为何整个林族竟如视若无睹、默不作声?
这一反常现象的背后,或许真正的责任应归于一人——林如海。
![]()
一、被忽视的林家
这可能与《红楼梦》第四回中出现的“护官符”有关。
书中写道:贾府——“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府——“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府——“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薛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正因这段描述极具冲击力,许多读者自然而然地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视为天下最顶尖的权贵集团。
![]()
然而,在“护官符”出现前,还有一段极为关键的旁白:
“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由此可见,“护官符”所列名单,仅限于省级范围内的豪强势力,并非全国性的顶级门阀。
![]()
换言之,四大家族不过是地方上有影响力的贵族组合,远谈不上掌控朝局、震慑四方。
甚至可以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情节,并非彰显四大家族如何不可一世,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衰败迹象。
以薛蟠为例,他不过打死了一个无背景的小乡绅冯渊,即便事后得到贾雨村庇护,仍不得不举家迁往京城避祸。
![]()
更严重的是,这场命案直接导致薛宝钗失去了入宫参选的机会,仕途前景毁于一旦。
这样的家族,真能称得上权倾朝野吗?
至于贾府本身,在元春封妃之前,朝中几乎毫无根基。
除世袭爵位外,仅有贾政一人任职工部郎中,品级不过正五品,其余子弟多为纨绔子弟,仕途黯淡,徒有其表。
![]()
说到底,贾家全靠两块“国公府”的牌匾撑场面罢了。
相较之下,一向低调隐忍的林家,则完全不同。
论出身,林家亦属高门,传至林如海已是第五代袭爵,根正苗红。
且林如海本人远比贾家子弟争气,乃科举正途出身的探花郎,才学与地位兼备。
![]()
论实权,他担任巡盐御史一职,虽官阶未逾五品,却因代表天子巡查盐务,地方督抚亦需礼让三分。
更重要的是,此职油水丰厚,堪称肥缺。
在明清两代,盐税长期位居财政收入第二,仅次于田赋。凡是涉及盐政的职位,无不蕴藏巨大利益。
![]()
即使不主动索贿,仅凭惯例收受的“节敬”、“程仪”,每年便可轻松积累十几万两白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便曾执掌此位,留下丰厚家底。
由此推断,林如海生前掌握的财富,绝非寻常官宦可比。
![]()
因此,书中对林家的定位——“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实至名归。
也正因如此,林如海迎娶贾敏这位贾府嫡女,才真正算得上门当户对,两家联姻合情合理。
既然林家实力不容小觑,那为何在林黛玉去世后,林族竟集体沉默、毫无反应?
![]()
二、缺了大德的林如海!
有人或会辩解:原著提及林如海系独子,无亲兄弟,子女中唯黛玉成年存活,故无娘家依靠。
可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即便无直系亲属,堂兄弟乃至同宗族人,也都被视为正式的娘家人,负有维护家族尊严的责任。
![]()
原文明确记载:
“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第二回)
的确,现存林氏族人与林如海血缘较疏,但对古代世家而言,内部矛盾可以关起门来解决,对外必须团结一致。
![]()
更何况,林如海并非普通族员,而是林家当代爵位继承人,是整个家族的政治象征。
他的女儿若在夫家受辱而亡,家族若不出面讨说法,岂非自毁声誉、颜面尽失?
这是关乎体面的大事,岂能轻忽?
可诡异的是,从林黛玉初入贾府,到最终病逝潇湘馆,林家始终未曾露面,仿佛从未有过此人。
![]()
也别拿“林如海已托孤于贾母”当借口,认为贾家取得抚养权后便无需向林家交代。
首先,林黛玉终其一生未嫁入贾府,连婚约都未缔结,其户籍与族谱归属仍在林家,法律身份从未变更。
其次,即便已出嫁,娘家人仍有干预权利,尤其涉及生死大事。
![]()
退一万步讲,哪怕不愿追究死因,至少也应将遗体接回故乡,安葬于林家祖坟,完成落叶归根之礼。
可这一切,皆付阙如。
难道是作者曹雪芹疏忽遗漏?
![]()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部稳居四大名著之列的经典巨著,怎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逻辑漏洞?
事实上,林家对林黛玉冷漠至极的根本原因,正是源于林如海本人的一系列致命决策。
须知,林家拥有世袭罔替的侯爵之位,而林如海正是这一代的承袭者。
![]()
这个爵位意味着什么?
它代表着家族成员可通过恩荫入仕,保障政治通道不断;
意味着具备直达天听的资格,不受地方压制;
意味着有权出席朝廷典礼,跻身贵胄社交圈,享受种种特权。
![]()
即便未来降等承袭,依然能为后代提供强大助力。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爵位维系着整个林氏宗族的兴衰命运。
可偏偏就在林如海手中,这座百年基业轰然崩塌!
按照封建礼制,若有爵位者无子嗣,应从近支过继养子以延续香火与爵位。
![]()
但林如海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过度疼爱,又或是另有隐情,始终未行收养之事。
更糟糕的是,他既无亲兄弟,也未指定任何堂侄作为继承人选,临终前亦未向朝廷推荐接班人。
这意味着什么?
![]()
意味着在他死后,朝廷将以“绝嗣”为由,依法废除林家的世袭爵位!
因为女儿无法承爵,女婿更无资格继承。
对此,林氏族人恐怕恨得咬牙切齿。
那是祖宗五代拼杀换来的荣耀啊!
![]()
那是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尊贵身份与实际利益!
如今竟因一人执念,化为泡影!
恐怕不少林家人恨不得掘墓鞭尸!
而林如海对家族的伤害,远不止于此。
![]()
三、自食其果
除了在爵位传承上铸下大错外,他在家产处置方面更是彻底背叛了宗族。
第七十二回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请注意那个“再”字——说明他曾经历过一次巨额财富的流入。
![]()
纵观全书,唯一可能带来如此巨款的事件,便是他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料理林如海丧事期间。
由此推测,林如海很可能在临终前,将掌控的全部家族资产转移至贾府,名义上是留给女儿日后使用。
固然,作为族长,他有权支配部分财产;而林黛玉作为独女,在明清律法下确实可继承三分之一遗产。
![]()
但他极可能担忧这点钱财不足以支撑女儿未来生活,于是选择生前即将所有可动用资源悉数移交贾府。
补充一点:按当时礼法,若林如海有儿子,则林黛玉无论是否出嫁,继承份额都将大幅缩减甚至归零。
由此可见,林如海此举已严重违背宗族利益,近乎于变相掏空林家根基。
![]()
毫不客气地说,他的行为已构成对家族的背叛。
在这种背景下,林黛玉即便想求助娘家人,又有何颜面开口?
她所代表的,不是一个受欺凌的孤女,而是一个亲手毁掉家族前途的父亲的遗孤。
也许林黛玉自己也明白,经历了林如海两次致命打击——爵位被废、家财散尽——此时的林家早已元气大伤,无力抗衡尚挂着“国公府”匾额的贾家。
失去爵位的林氏族人,怕是连贾府大门都无法踏入。
![]()
结语:
林如海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他自以为精打细算,早早为女儿铺好后路,将她托付给岳母贾母照看,还将家产暗中转移,只为确保她衣食无忧。
却不料,正是这些“周全安排”,反而断送了女儿最后的依靠与退路。
没有了家族撑腰,没有了政治资本,林黛玉只能孤独地困于贾府深院,任风雨侵蚀,终至香魂早逝。
![]()
对此,不知大家又有何看法呢?
文章信息来源:
网易:黛玉家远比贾家更牛: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之族!
搜狐网:《红楼梦》里林如海害了林黛玉,也害了自己?
中国作家网:红楼梦:贾家真的侵吞了林黛玉的家产? -
搜狗百科:林如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