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当王传君凭借《春树》摘下202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后,比起白百何的朋友圈,大家似乎更加关心“东京电影节”本身的含金量。
在一片对影帝、影后的质疑声中,我们或许更应该叩问的是:“究竟是奖项定义了演员,还是演员重塑了奖项的意义”?
![]()
一、人渣百科全书
《春树》尚未公映,自然没有什么可聊的。
但是,我们回顾王传君近几年的电影作品,简直就是人渣的进阶百科展览”。
在《孤注一掷》中,他是丧尽天良的“电诈人渣”;
在电影《无名》中,他是冷血无情的“敌特人渣”;
在《南京照相馆》中,他是谄媚阴毒的“汉奸人渣”;
这些角色,个个劣迹斑斑,每一副嘴脸都令人心里发寒。
王传君饰演的第一个人渣,出现在《孤注一掷》中。
![]()
这个电诈园区的头目陆经理:梳着打卷的背头,
左手戴金表,右手配佛珠,腰间挂钥匙。
花衬衫搭白西裤,走路弯腰腆着啤酒肚。
在生意上,他会似模像样地搞出“千门八将”。
每天给大家打鸡血,灌输“赚钱赎身”的理念。
这个角色最令人上头的,就是用最斯文的语气,办着最刻毒的事,有时候都让人担心,潘生、安娜能不能活着离开电诈园区。
在手下殴打潘生后 “好心” 搀扶、勒令手下道歉,用 “礼貌点” 的温和语气,掩盖角色的狠毒本质;
他会隔着窗户示意手下杀人后,转身便虔诚拜佛,一秒切换的反差感将伪善刻入骨髓。
![]()
一念是佛,一面是魔。
他供奉的那座绿色观音,活脱脱就是人间的地藏。
后来的采访中,王传君说:自己看了很多的纪录片,为了更贴近角色,他每天收工回去都喝很多啤酒,让自己维持啤酒肚。
他甚至还为陆经理赋予了一种动物体态:秃鹫。
即使吃饱后依然会盘旋在所有人周围,仿佛随时还能再掠夺一口。
这般对细节的打磨,也难怪金晨说:“在跟王传君演对手戏时都发自内心地恐惧,生怕对方下一秒弄死自己。 ”
![]()
“陆经理”在剧中被警方抓捕的时候,又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慌乱,他试图逃跑、反抗、求饶、威胁,但都无济于事。
当他将那块金表,塞进潘生的背包时,眼神中那份绝望和无奈,又让这个反派跳出扁平的框架,多了一份人性的软弱和悲哀。
在电影《无名》中,王传君饰演的王队长,则是另一副冷血模样。
他跟同僚一边喝粥,一边云淡风轻地讲述日本军官洗劫金店,奸杀少女,灭门沉井的暴行,白粥都仿佛带起一股血腥。
这种对于同胞苦难的麻木,加上毫无感情的叙述,将反派的残忍与麻木,通过日常景别反差,渗入观众骨髓。
![]()
镜头扫过墙上的老照片,那些凝固的风景,早已被历史的血污浸透。
这幅一模一样的照片,同样出现在《南京照相馆》中。
而在《南京照相馆》中,王传君饰演的汉奸汪广海,将“文化叛徒”的表演尺度又往推进了一大步。
老百姓面对屠杀,要的是“活下去”。
但是,王广海这种“体面人”,要的是“活得好”,更是“活出价值”。
他对日本侵略者的盲目崇拜,转化为汉奸的底层逻辑 ,凭借自己“留日”的经历和流利的日语,让他在战乱中为自己谋求更好的体面。
![]()
他会极力游说身边人配合日军,将林航秀的唱功、阿昌的洗照片技能,全都化为乱世求财的资本。
他身上一直揣着两张“通行证”,早可以离开这座“人间地狱”。
他却非要惦记阿昌的那张,就是人性的贪婪在作祟。
他甚至可以在妻儿死于日军屠杀后,依然没有醒悟:高学历终究抵不过做人底线。
王传君精准拿捏了这个角色从得意到动摇、从精致利己到绝境觉醒的心理转变,让这个汉奸角色跳出脸谱,多了一层历史语境下的可悲与真实。
![]()
三、东京舞台:中国电影的试炼场
谈完了王传君演过的角色,我们可以正式聊一聊东京电影节的含金量了。
1985年诞生的东京电影节,就像一扇突然敞开的东方窗棂。
彼时,中国电影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年代。
1987年,中国电影第一次亮相东京电影节,直接斩获最佳影片奖、费比希奖(国际影评人奖)、东京都知事奖。
这部电影就是由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指导,张艺谋主演的《老井》。 第一次演电影的张艺谋,直接凭借此片拿下了我国第一个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彼时,还没有江湖地位的张艺谋,用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以及敦厚扎实的表演,拿下了国内第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影帝。
![]()
老谋子以非科班演员的身份,为华语演员的国际认可埋下了伏笔。当时既没有什么”粉丝经济”,也没有“饭圈文化”。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会在后来成了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
1991年,堪称华语电影在东京电影节的盛典,共有3项入围和5项获奖。
杨德昌导演的《粘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黄健中导演的《过年》,双双入围主竞赛单元、共同摘得评委会大奖。前者更是包揽了费比西奖。
著名艺术家赵丽蓉老师,凭借《过年》成为东京电影节的首位内地影后。她慈祥的笑容里,藏着中国电影艺术的厚度。
![]()
1995年,陈凯歌凭借《霸王别姬》一举横扫“东京评论家大奖”,并一口气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收入囊中。
程蝶衣的胭脂泪,段小楼的霸王气,成为华语电影跨越文化,超越时代的经典荧幕形象。
自此之后,《转山》、《父子》、《变脸》,《钢的琴》、《可可西里》、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每年都会在东京电影节大放异彩。自此,东京电影节成为华语电影展现文化想象力与艺术实力的重要舞台。
![]()
四、互相成就
好演员,就是能够盛放人性一切的光明与阴暗的容器。
从《我不是药神》中的“药渣”,到如今琳琅满目的各色“人渣”;
王传君把每一种“坏” 都演到让人恨到牙痒,却又忍不住为他的演技鼓掌;
每一种 “恶” 都透着递进感,让人毛骨悚然,却又忍不住心生赞叹。
就像他自己说的:“恶的表象不是疯狂,而是习以为常。”
王传君的东京影帝之路,说到底是演员与奖项的互相成就。
东京电影节的分量,从来不是靠年份堆出来的。
![]()
它是凭着这么多年攒下的艺术眼光,认出了王传君在角色里下的苦功夫。
而王传君呢?17 年的演艺生涯,他用一个又一个反派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靠细节打磨和深度共情,给这个奖项添了份当下的时代质感。
就像枝裕和担任评审主席时说过的:“我们选择的不是获奖者,是未来十年仍会被讨论的表演。”
东京电影节的含金量,从来不是年份说了算,而是靠获奖者的实力为它背书;演员的价值也不止于一座奖杯,更在于用演技拓宽艺术的边界,让奖项的意义得以传承与焕新。
![]()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叩问:究竟是奖项定义了演员,还是演员重塑了奖项的意义?究竟是奖项给演员加冕,还是演员用演技让奖项有了新的重量?
时间能定义经典,可真正的好表演,不早就超越了时间吗?
当颁奖的掌声落下,留在光影之间的,永远是那些以血肉之躯叩问人性深度的灵魂。
而电影,本就是一场角色与真我、瞬间与永恒的无尽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