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雅安市天全县举行,这标志着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
引大济岷工程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骨干水网工程之一,是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大济岷,即引大渡河之水补济岷江流域,工程从大渡河泸定水电站库区取水,引水线路总长261千米,其中总干线133千米,北干线25千米,南干线103千米。工程总投资575亿元,建设总工期96个月,建成后年均供水15.23亿立方米,惠及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绵阳、遂宁、内江、雅安共8市43县(市、区)、覆盖超3400万人口,新增灌溉面积1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91万亩。
![]()
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之路,是一场与复杂地质、生态保护的“硬仗”。工程需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隧洞、大流量高落差消能、大直径有压管道三大核心技术难题,仅可研阶段就已完成深埋长隧洞TBM选型、复杂地质环境地下水防控等48项科研专题。其中控制性工程二郎山隧洞最大埋深达2040米,最长的莲花山隧洞达39.5公里,需穿越7条区域性断裂带。施工中将采用“TBM+钻爆法”结合模式,搭配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确保隧洞施工的安全与效率。工程将同步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调度,全程植入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水利”示范工程。
引大济岷工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探讨成都平原未来可能面临的缺水问题时,有关专家首次提出从川西北引水到盆地腹部区的设想。上世纪90年代,我省正式提出引大渡河补济岷江的方案,2003年形成初步方案并纳入省政府批复的《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报告审查意见》。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引大济岷工程列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2023年,工程纳入《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是四川省“六横六纵”水网布局的重要“一横”。202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引大济岷工程可研报告。
引大济岷工程建成后,将构筑起“双水源保障、双水脉畅通”的千年水网新格局,对保障成都平原经济区水安全、推动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同时将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