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第五轮巡视进驻多省:可信访的6类问题+规范流程全解析
2025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第五轮巡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5个巡视组已陆续进驻内蒙古、山东、四川、贵州、新疆等省级人民检察院党组,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常规巡视。作为检察机关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司法履职的重要制度安排,此次巡视不仅是对省级检察工作的全面“政治体检”,更向社会公众敞开了依法反映诉求、提供问题线索的权威渠道。
![]()
根据最高检巡视工作统一部署,本次巡视信访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2日,受理范围严格限定于被巡视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相关问题。为帮助群众精准传达诉求、避免盲目信访,本文结合《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及此次巡视工作具体要求,详细梳理可信访的6类重点问题、核心受理边界及规范操作流程,为群众依法维权提供兼具权威性与实用性的指引。
一、先明边界:3个核心前提避免信访走弯路
信访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是否契合受理要求,群众在反映问题前需明确以下3个关键边界,确保诉求精准对接巡视工作重点:
- 巡视对象限定:此次巡视聚焦被巡视省级检察院党组,包括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省管干部、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重要岗位检察人员,不涉及其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非检察系统工作人员;
- 事项范围聚焦:仅受理与上述对象履行检察职责、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作风建设等相关的问题线索,诸如普通民事纠纷、行政许可咨询、非检察业务投诉等不属于检察系统职责范围的事项,将按规定转相关主管部门处理,不纳入此次巡视信访办理范畴;
- 诚信原则底线:反映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需提供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关键证据等可核查信息,严禁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诬告陷害他人,此类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6类可信访重点问题,精准对号入座
此次巡视信访紧扣检察履职核心环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下6类事项属于重点受理范围,群众可对照自身情况如实反映:
1. 检察办案履职不公问题
主要包括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的枉法裁判、滥用检察权、玩忽职守等行为;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案件无故不予受理、推诿拖延,或超法定时限办案、未按规定告知案件进展;办案中违反法定程序,如剥夺当事人陈述权、辩护权、申请回避权,未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等,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情形。
2. 执法司法规范问题
涉及检察人员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违规收费、变相摊派,或索取、收受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财物、接受宴请等利益输送行为;违规干预案件办理、为他人说情打招呼,或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选择性执法、区别对待当事人,破坏司法公平公正的各类行为。
3. 控告申诉处理不当问题
群众向检察院提出控告、申诉后,未在法定时限内收到程序性回复;申诉案件经审查后未依法作出明确结论,或对合理申诉请求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控告申诉办理结果明显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未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信访人提出的合理诉求,未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等情形。
4. 检察监督履职缺位问题
检察院未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情况未及时监督纠正;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存在的错误,未依法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或检察建议发出后未跟踪督促落实;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应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而未立案,或履职不充分导致公共利益持续受损等情形。
5. 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不力问题
涉及被巡视单位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到位,存在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检察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如工作作风漂浮、不作为乱作为、漠视群众利益等;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廉洁风险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任人唯亲、违规提拔、程序不规范等情形。
6. 队伍建设与履职能力问题
检察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履职水平欠缺,导致案件办理质量不高、出现明显差错;未按规定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对检察人员日常管理监督缺位,存在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影响检察机关公信力的行为;重要岗位人员未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轮岗交流,存在廉政风险隐患等情形。
三、规范信访流程:4步高效传达诉求
为保障信访渠道畅通、诉求得到妥善处理,群众需遵循以下规范流程,确保信访行为合法有序:
第一步:选择正规信访渠道
此次巡视明确了专属信访渠道,群众需通过以下官方途径反映问题,切勿轻信非官方信息,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权益受损:
- 专门值班电话:各被巡视省级检察院官网已公布对应巡视组的值班电话,接听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群众可通过电话如实反映问题;
- 专门邮政信箱:各巡视组均设有专属邮政信箱,群众可通过邮寄书面材料的方式反映情况,信件需注明“最高检巡视组收”,并详细写明联系人、联系方式及反映问题的具体内容;
- 网络信访平台:登录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巡视工作”专栏,或被巡视省级检察院官网的巡视信访专区,按提示填写信访信息,上传相关证据材料,完成诉求提交。
第二步:准备完整信访材料
信访材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问题处理效率,建议提前准备以下内容:
- 基本信息:清晰写明信访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便于巡视组核实沟通;
- 问题陈述: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明确指向被反映对象的具体履职行为,避免无关信息堆砌;
- 证据支撑:附上可核查的证据材料,如书证、物证照片、法律文书复印件、通话记录、录音录像等,注明证据来源;
- 诉求明确:清晰列出具体诉求,如要求依法复查案件、纠正错误处理决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等,诉求需符合法律规定和检察职责范围。
第三步:遵守信访秩序与时限
- 信访秩序:严禁采取围堵办公场所、纠缠工作人员、聚集闹事等过激方式反映问题,此类行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违反《信访工作条例》相关规定,面临相应处罚;
- 时限要求:本次信访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2日,逾期提交的信访材料将不再纳入此次巡视办理范围,建议群众在截止日前完成诉求提交,确保问题被纳入巡视视野。
第四步:关注办理反馈与后续衔接
- 反馈机制:巡视组收到信访材料后,将按规定进行分类梳理、核查处理,对属于受理范围的问题线索,会依法依规开展核实;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将按程序转相关部门处理,并及时向信访人反馈处理方式;
- 后续衔接:若信访事项涉及的案件仍在办理过程中,信访人可凭相关凭证查询进展;对巡视组反馈的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可按法定程序申请复查、复核,切勿重复信访、越级信访。
四、信访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影响诉求办理
为提升信访质量、保障自身权益,群众还需关注以下细节:
- 避免重复信访:同一问题无需通过多个渠道、多次提交,重复信访不仅会增加办理成本,还可能影响问题处理效率,建议选择最便捷的渠道一次性提交完整材料;
- 保护个人信息:信访材料中无需提交身份证原件、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引发安全风险;
- 理性表达诉求:坚持依法信访、理性维权,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身诉求,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各类非法聚集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信访秩序。
五、结语:以规范信访助力司法公正
最高检第五轮巡视既是检察机关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也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此次巡视信访的规范化、精准化安排,既为群众依法维权提供了清晰指引,也彰显了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坚定决心。
群众在反映问题时,只要坚守实事求是原则、契合受理范围要求、遵循规范流程,诉求就能得到依法处理。同时,巡视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检察机关改进工作、规范履职,每一份真实有效的信访线索,都是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力量。相信通过此次巡视,将进一步净化检察系统政治生态,提升检察履职质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