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连州东陂的行程,东陂因秦汉时期地处陂塘东侧而得名,它在537国道与二广高速穿境而过,将古镇的沧桑与现代的便捷巧妙衔接。在镇内,四华里长的青石板街始建于明朝,两侧镶嵌的鹅卵石如“龙鳞”般排列,从空中俯瞰宛如青龙盘踞,沿街留存的谢氏宗祠、八角凉亭等明清建筑,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这里曾作为湘粤桂三省商贸枢纽的繁华过往(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翻阅前面的文章《清远连州藏小众秘境:秦汉古道尽头的东陂古镇,6大看点藏边城岁月》)。就在这片集山水灵秀、商贸传奇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土地上,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它是革命先烈冯达飞将军出生地和成长地,这里保留它的故居,它如同一座精神灯塔,照亮了这片红色热土的记忆长河。
![]()
广东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山川大地。从广州起义的硝烟弥漫到红军长征的星火燎原,从中共三大的历史抉择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近百年间,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在南粤大地书写了壮丽史诗,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资源。而东陂镇所在的连州,因地处三省交界的特殊区位,曾留下多支红军队伍的战斗足迹,更走出了我党我军航空事业的先驱者、被战友们亲切称为“飞将军”的冯达飞。这座古镇不仅滋养了他的成长,更见证了他与红军队伍军民同心的鱼水深情,成为红色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
冯达飞故居位于东陂镇达飞巷内,达飞巷的名字并不是自古就有,1958年,为纪念冯达飞将军,东陂镇人民政府将故居所在的东陂街豆地坪正式命名为“达飞巷”,让将军的英名永远与家乡的街巷相伴。来到东陂找地方停好车后,并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找到了,因为随便问一下当地人,都知道,不少上年纪人的,还会跟你讲述冯达飞的故事。
![]()
冯达飞原名冯文孝,1899年生于东陂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派至苏联学习飞行与军事指挥,成为我党首批学飞行的党员、我军首位驾机远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学成归国后,他先后参加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在红七军中屡立战功,凭借“三炮克碉堡”等战绩让“飞将军”威名远扬。1931年红七军转战至东陂时,他凭借本地人脉召集乡亲、筹措物资,更在攻城时协助部队优先救火保百姓,赢得民心。到达中央苏区后,他历任红军大学分校校长、红八军代军长等职,1934年随红军长征,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等职,为部队培养大批军政骨干。1941年“皖南事变”被俘后,他在狱中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屈,1942年壮烈牺牲,年仅41岁,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誓言。
![]()
冯达飞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粤北砖木结构民居,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现场看青砖青瓦的外观在岁月侵蚀下更显肃穆厚重。推开朱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额上悬挂的红木匾,“光荣之家”四个黄体大字在红底映衬下格外醒目,这是1951年连县第一届人民政府根据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颁发的《烈士证书》授予的荣誉,无声彰显着主人的革命功勋。
![]()
大门内侧设有一道木制屏风,既保留了传统民居的私密性,又让庭院的光线得以巧妙穿透,形成明暗交织的光影效果。绕过屏风,一方方正正的天井豁然开朗,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得光滑透亮,四角排水沟槽设计精巧,无论雨势多大都不会积水,这处细节尽显清代工匠的智慧。天井两侧是对称的厢房,屋顶设有阁楼,木质梁架上的雕花虽有些斑驳,但牡丹、松鹤等图案仍清晰可辨,透露出当年的精致格调。
![]()
![]()
整个故居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二进一井的紧凑布局,每个空间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正厅是故居的核心区域,一张古朴的方木桌搭配四条长凳摆放于中央,桌面纹理粗糙却油光发亮,见证了无数重要时刻——1931年红七军途经东陂时,冯达飞正是在这里以东道主身份,邀请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军部首长品尝家乡特产东陂腊鸭,席间商议军机大事,成为军民同心的佳话。
![]()
![]()
左侧厢房曾是冯达飞的寝室,屋内陈设简洁朴素,一张老式木板床、一个杉木衣柜和一张书桌保存完好,书桌上摆放着仿真的笔墨纸砚,仿佛能看到少年冯达飞在此苦读求索、立下报国之志的身影。右侧厢房则还原了当年的厨房场景,灶台、陶制炊具、木质碗柜一应俱全,墙角的石磨与天井旁的老水井相互呼应,井水至今清澈,让人直观感受到将军当年简朴的生活日常。
![]()
在冯达飞故居的旁边,就是冯达飞纪念馆,里面通过大量照片和文字资料,完整展现了将军的革命一生。纪念馆分为十个主题展区,从青年时代、广州起义、百色起义,到成为红军飞行员、担任红色教官,再到新四军时期的战斗经历和狱中坚贞不屈的气节,每一个展区都让人动容。馆内展出了50多幅珍贵图片,配上约2万字的解说文字,详细讲述了冯达飞从一个边城少年成长为革命英雄的历程。让将军的事迹更加鲜活可感,与故居的实物陈列形成互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红色记忆链条。
![]()
![]()
据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冯达飞故居历经多次修缮——1987年东陂镇人民政府首次维修,1998年广东省文化厅与连州市人民政府进行全面修缮,让这座百年老宅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基础上重焕生机。1996年,故居被连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晋升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成为清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一步步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
![]()
冯达飞将军虽然早已长眠地下,但他的英名永垂不朽,他的浩然正气永远留在东陂镇的故土之上。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遗产,更是一部立体的革命教科书,它见证了将军的成长与担当,承载了军民同心的鱼水深情,更镌刻着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气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冯达飞故居与纪念馆这处宝贵的红色资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传递着信仰的力量、奋斗的激情。
东陂镇的青石板路依旧延伸,地下河的流水依然潺潺,腊味的香气始终萦绕,但这座古镇最深厚的底蕴,早已沉淀在达飞巷16号的青砖黛瓦间。“飞将军”冯达飞将军的精神将永远光照后人,指引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