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1月4日,马姆达尼赢得美国纽约市市长选举,其胜选演说现场放起印度风音乐。
马姆达尼成为纽约市历史上首位千禧一代市长,首位穆斯林市长和首位印度裔市长。
![]()
当地时间 11 月 4 日晚 8 时 30 分,随着纽约市选举委员会完成 97% 选票的统计,马姆达尼的胜选已成定局。他在家人、竞选团队及数千名支持者的簇拥下登上演讲台,身着深色西装的他难掩激动,开场便引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 1947 年的独立演讲:“历史上只有极少数时刻,我们能够从旧世界迈向新世界。当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民族的灵魂得以发声。今晚,我们从旧走向新。”
![]()
演讲过程中,马姆达尼多次感谢自己的父母 —— 出生于印度的电影导演母亲米拉・奈尔与乌干达长大的印度裔学者父亲马哈茂德・马姆达尼,强调多元文化背景对自己的塑造。当演讲接近尾声时,现场突然响起欢快的印度宝莱坞音乐,马姆达尼与妻子拉玛・杜瓦吉一同随着节奏轻舞,台下支持者纷纷举起印有 “Zohran for NYC” 的标语牌呼应,场面热烈。这一充满文化标识的环节,既是对其南亚血统的致意,也呼应了他竞选期间融入宝莱坞元素的宣传策略。
![]()
此次胜选让马姆达尼创下多项历史性纪录:34 岁的年龄使其成为纽约市自 19 世纪末以来最年轻的市长;作为穆斯林,他填补了纽约市没有穆斯林市长的空白,赢得了当地 80 万穆斯林群体的广泛支持;印度裔身份则让他成为首位执掌这座多元城市的南亚裔市长。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出口民调显示,马姆达尼获得了白人、黑人、拉美裔及亚裔等各个族裔群体的支持,其中 45 岁以下选民的支持率比科莫高出 43 个百分点,充分展现了年轻选民对他的认可。
![]()
叫板特朗普,左翼立场引发热议
马姆达尼与前总统特朗普的政治对立,是此次市长选举的重要看点。这位自称 “民主社会主义者” 的候选人,早在竞选初期就公开表态:“我就是唐纳德・特朗普最坏的噩梦。” 这一言论并非空谈,而是源于两人在核心政治理念上的根本分歧。
特朗普对马姆达尼的反对态度十分明确,不仅多次在社交平台抨击其立场激进,还在选举最后阶段试图干预选情,称马姆达尼是 “仇犹分子”,并呼吁选民支持独立候选人科莫。他在 “真实社交” 平台发文称,共和党的失利源于政府停摆及自己的名字未出现在选票上,拒绝为选举结果承担任何责任。而马姆达尼则始终将特朗普视为主要批判对象,其竞选纲领中 “对富人增税”“扩大公共服务” 等主张,均直指特朗普代表的保守派政策。
![]()
两人的矛盾还延伸到国际议题上。马姆达尼明确支持巴勒斯坦,曾在 2023 年巴以冲突期间进行为期五天的绝食抗议,还提出立法禁止非营利组织支持以色列定居点活动。这一立场遭到特朗普及部分亲以色列势力的攻击,以色列侨民事务部长阿米哈伊・奇克利甚至发表声明,指责纽约市 “把钥匙交给了一名哈马斯支持者”。但马姆达尼并未退缩,反而多次强调自己的立场,赢得了左翼选民及少数族裔群体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科莫的支持并未扭转选情,反而可能因科莫此前的性丑闻争议及中间派立场,间接助推了马姆达尼的胜选。昆尼皮亚克大学 10 月的民调显示,73% 的选民认可科莫的任职经验,但仅有半数选民信任其个人品行,这一短板最终成为他落败的重要因素。
![]()
黑马逆袭建制派
马姆达尼的胜选并非偶然,而是草根动员与精准政策主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0 年,他首次当选纽约州众议员并两次连任,期间推动的免费公交试点计划等民生政策为其积累了良好口碑。2024 年秋天,他宣布竞选纽约市长,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挑战建制派的 “黑马”。
6 月的民主党初选中,马姆达尼爆冷击败政治资本雄厚的前州长科莫,成为民主党候选人。科莫随后转为独立候选人继续参选,形成 “三强鼎立” 格局,但共和党候选人柯蒂斯・斯利瓦支持率较低,选举最终演变为马姆达尼与科莫的对决。
![]()
竞选过程中,马姆达尼采取了 “无处不在” 的草根策略,既举办多场线下活动吸引支持者,又在社交媒体发力,录制印地语、乌尔都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的竞选视频,结合宝莱坞电影画面与台词,拉近与移民社群的距离。皇后学院城市研究副教授索尼娅・穆恩希评价:“这些视频通过文化熟悉度与明确愿景的结合,打动了英语能力有限、从事必要劳动的贫困群体。”
其竞选纲领的激进色彩也成为重要加分项。针对纽约市住房成本飙升、生活压力增大的现状,马姆达尼提出以提高生活可负担性为核心的政策方案:计划对年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的人群大幅增税,用这笔资金资助免费公交、儿童保育项目;冻结租金稳定公寓的租金,投资 700 亿美元建设公共补贴住房;开设政府运营的食品杂货店,降低日常生活成本。这些政策精准击中工薪阶层与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也让他遭到纽约富豪群体的警惕,亿万富豪比尔・阿克曼曾在社交网络发出警告,称将动用 “数亿美元” 打击这位 “年轻的闯入者”。
![]()
此外,马姆达尼还获得了民主党左翼力量的强力支持,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等左派人士鼎力背书,前副总统哈里斯、纽约州州长霍楚尔等民主党大佬也在后期加入支持阵营,前总统奥巴马更是在 11 月 1 日致电马姆达尼,表示愿为其出谋划策。多元力量的汇集,最终帮助他以近 9 个百分点的优势赢得选举。
![]()
跨国关注升温,政策落地面临挑战
马姆达尼的胜选不仅震动美国政坛,还引发了跨国连锁反应。在印度,尽管莫迪领导的执政党印人党未发布正式声明,部分干部甚至表达不满,称 “不会容忍任何‘姓汗’的人领导纽约市”,但印度网民普遍为其胜利欢呼,国大党资深领袖沙希・塔鲁尔等政客在社交平台称赞这是一场 “辉煌的胜利”。尼赫鲁的曾孙女普里扬卡・甘地等反对党领袖,更是在竞选活动中强调马姆达尼对尼赫鲁的致敬,以此反击印人党的言论。
在乌干达,马姆达尼的出生地,当地民众同样为之自豪。他的父亲曾在乌干达顶尖学府马凯雷雷大学工作十多年,马姆达尼青少年时期也曾在当地报纸实习,其继承的 “泛非主义承诺” 得到不少非洲人士的认可。前联合国及非盟高级官员阿卜杜勒・穆罕默德评价,马姆达尼延续了父亲 “自由思考的勇气” 与 “属于全世界的信念”。
![]()
然而,胜选后的马姆达尼面临着不小的执政挑战。雪城大学政治学教授格兰特・里赫尔指出:“每个人都剑拔弩张,这座城市很难治理。” 其激进政策主张可能遭到纽约商界及保守派的强烈抵制,对富人增税、开设公营杂货店等政策的落地,需要与市议会进行复杂博弈。同时,民主党内部关于未来走中间路线还是左翼路线的争论,也可能让他的执政之路充满变数。
![]()
结语
按照计划,马姆达尼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就职。这位带着多重身份标签的年轻市长,能否将竞选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纽约市的变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正如《纽约时报》所言,他的当选不仅改变了纽约市的政治格局,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对变革的迫切需求与深刻分歧。
参考信源: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