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刚落地,德国最大反对党基民盟就抛出了一份 “钢铁保护计划”,核心直指全面封杀俄罗斯钢铁和铝产品。这份在Instagram上高调公布的五点方案,不仅为即将召开的德国总理府钢铁峰会定了调,更揭开了德国在产业生存、地缘政治和选举博弈中的多重困境。
![]()
要知道,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早已被俄罗斯列为极端主义组织,这份禁令在俄境内形同虚设,基民盟的表态更像是做给国内和欧盟看的政治宣言。
事实上,要理解这份计划的深层含义,我们必须先审视德国钢铁业所处的危局。它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更是“德国制造”的灵魂与根基。这个直接雇佣8.6万人、间接牵动汽车、机械等上下游400多万就业岗位的庞大产业,如今却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的巨轮。
![]()
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洲能源价格的飙升,对钢铁这种高耗能产业来说是釜底抽薪。生产成本的直线拉升,让德国钢铁在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难以与来自其他地区,特别是亚洲的低价钢铁竞争。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使得“绿色转型”成为一道不得不跨越的门槛。
高昂的环保改造投入,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三重打击之下,德国多个大型钢厂被迫减产,产能利用率一度跌破70%,响起了刺耳的警报。
![]()
更让德国政界焦虑的是,现有对俄制裁在钢铁领域存在的“灰色地带”。俄罗斯的钢坯,经过欧洲工厂的简单加工,便能“洗白”身份,堂而皇之进入欧盟市场。这种“曲线救国”式的规避行为,让德国副总理克林拜尔都不得不公开抱怨,称制裁在钢铁领域形同虚设。
为了堵上这个漏洞,欧盟最新通过的措施,是将钢铁进口配额大幅削减47%,超额部分关税直接翻倍至50%,与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趋同。
内外交困之下,基民盟的“封杀计划”看似激进,实则是德国钢铁业在生死存亡之际,被逼上梁山的无奈呐喊。
![]()
基民盟的五点计划,每一条都像是一枚多棱镜,折射出德国在不同层面上的考量与博弈。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是“堵死对俄制裁漏洞,全面禁止俄钢铁和铝产品进口”。这是紧跟欧盟对俄施压的总体战略,意在进一步收紧对俄经济的绞索。
随后的几条措施则更耐人寻味。它主张“欧盟对中国廉价钢铁加征一揽子关税”,这与欧盟近期对钢铁进口配额削减、高关税征收的政策思路不谋而合,显示出德国在贸易政策上向美国靠拢的趋势。
![]()
在能源方面,计划提出“支持工业用电涨价,但要确保能源供应稳定”。这反映出德国在能源转型与产业生存之间寻求微妙平衡的努力。一方面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高耗能产业的基本需求。
此外,“推动欧洲绿色钢铁发展”和“收紧乘用车碳排放限制”,则是在全球环保大潮下,德国为自身产业升级和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姿态。
这些措施一经提出便争议不断。环保组织负责人穆勒质疑,这并非加速绿色转型的正确方式,反而是在补贴高能耗产业。而蒂森克虏伯的CEO洛佩兹也警告,过度的保护主义可能会牺牲欧洲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这些分歧,恰恰体现了德国在发展道路上的两难。
![]()
基民盟选择在此时抛出这份计划,其政治考量是多于纯粹的产业救助。当前德国经济连续两年衰退,执政的社民党政府因政策摇摆而饱受诟病。
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一路飙升,几乎与基民盟平分秋色。在明年即将举行的五场州议会选举前,基民盟急需在关键产业议题上展现其强硬、果断的执政能力,以争取产业工人和传统保守派选民的支持。这份“钢铁保护计划”,是其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重要亮相。
![]()
从欧盟层面看,这份计划也是德国试图主导欧盟未来制裁方向的表态。尽管欧盟已经进行了19轮对俄制裁,但在钢铁等关键领域,长期存在豁免条款,各国立场不一。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此番主动加码对俄封杀,意在引导欧盟内部形成更统一、更强硬的制裁立场。
同时,通过对标美加50%的钢铁关税,德国也试图巩固与美国在跨大西洋贸易政策上的协同。这种策略也并非没有风险,部分欧盟国家已经担忧,高关税可能推高通胀,让本已艰难的下游制造业雪上加霜。
![]()
随着总理府钢铁峰会的临近,各方力量都在加紧博弈。基民盟的计划,已然为会议设定了“强硬保护”的基调,预计跨党派共识的达成不会太难,但在具体措施上,分歧却难以弥合。工业用电涨价是否会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对中国钢铁加征高关税是否会引发贸易反击?绿色钢铁转型的巨额资金又将从何而来?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归根结底,德国钢铁业的困境,是当前全球变局的一个缩影。地缘政治冲突撕裂了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链,绿色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则加剧了国际竞争的复杂性。基民盟的“封杀计划”,本质上是一种“筑墙”式的应对危机方式。
![]()
但墙筑得越高,困住自己的风险也越大。它既可能无法完全抵挡全球产能过剩的压力,也难以彻底解决绿色转型的根本问题,更可能让保障400万就业岗位的承诺,最终成为一句空谈。
德国能否守住其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关键不在于能封锁多少进口渠道,而在于能否在保护本国产业、积极拥抱转型与有效参与全球竞争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这“钢铁战”的结果,不仅将决定德国钢铁企业的未来,更将给全球制造业的未来版图,带来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