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开庭对簿公堂,既拿到了欠款,又保住了和村里的情面,这调解真是暖到心坎里!”
近日,在扶余市人民法院三岔河法庭,当事人兄弟俩握着承办法官的手连连道谢,随后满意地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
事情要从一笔“陈年欠款”说起。兄弟二人的父亲生前为支持村集体建设,主动存入一笔资金。父亲去世后,兄弟俩依法继承了该笔款项的债权,但村委会因后续资金周转困难,这笔欠款迟迟未能清偿。几年来,兄弟俩多次与村委会协商,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矛盾逐渐升级,最终无奈选择向扶余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没有简单选择“一判了之”。“这起纠纷里,一边是村民的合法债权,一边是村集体的实际难处,更牵扯着乡里乡亲的情面,判决容易留下‘后遗症’。”承办法官深知基层纠纷的特殊性,始终秉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枫桥经验”核心要义,第一时间想到联合基层治理力量破局。
很快,承办法官主动对接村委会,多次深入村里,一边与村委会成员一同摸查村委会的资金状况、发展困境,向村委会负责人详细释明《民法典》中关于债务清偿的法律规定,明确其法定责任;另一边则拉着兄弟俩坐下来谈心,结合乡情民意疏导他们的焦虑情绪,也细致讲解村集体当前的发展难处,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渐渐缓和。最终村委会承诺在隔年元旦之前还清全部欠款,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基层纠纷化解,既要守好法律底线,更要捂热民心温度。接下来,扶余法院将继续走进乡村、贴近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好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法治的温度温暖每一个乡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