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好奇过?古代人生病找大夫,为啥眼里几乎全是男医生,难得见到女大夫的身影?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古代的规矩、教育和职业分工细说。
![]()
1. 礼教规矩:男女不能随便接触,行医根本没机会
古代讲究 “男女授受不亲”,这规矩不光是日常相处,连看病都管。医生看病得切脉、看舌苔,甚至碰到外伤还要碰身体 —— 要是女的当医生,给男患者看病就会被说 “不守规矩”,给女患者看也得 “隔着帘子问病情”,连病人脸都见不着,怎么准确治病?
明清时候这规矩更严:民间女子要是主动给男人看病,宗族里的人能把她骂死;就算只给女人看,也没法好好诊断。反观男医生给女患者看病,要么让家属传话,要么隔着屏风切脉,女医生连最基本的行医条件都没有。
![]()
2. 没机会读书学医术,想当医生也没门路
古代学医术主要靠三条路:进太医院当差、跟师傅学、家里代代传 —— 可这三条路都把女人挡在门外。
太医院从隋唐就有了,只收男的,女的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民间师傅收徒弟,都讲 “传男不传女”,怕女儿嫁出去后,手艺落到外人家;
就算是医学世家,也优先教儿子,顶多让女儿学两手给自家人看小病,不会真教本事。
更关键的是,古代医书全是文言文,还得懂《黄帝内经》这些经典,可女人大多没机会识字 —— 宋代以前,能认字的女人连 1% 都不到,明清好点,但也只有大官富贵家的女儿能读书,普通女人连医书都摸不到,怎么当医生?
![]()
3. 社会觉得女人该在家,行医是男人的事
古代对女人的要求就是 “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出去工作都被说 “不本分”,更别说行医了 —— 医生得经常出门看病,遇到急症还得半夜跑,这跟 “女人不能随便出门” 的规矩完全冲突。
总的来说,就算有女人懂点医术,也只能给家里人或邻居女人看些头疼脑热、小孩感冒的小病,成不了真正的医生。历史上有名的女医,比如汉代的义妁、明代的谈允贤,都是特例:义妁是因为医术好,被汉武帝召进皇宫给后妃看病;谈允贤只给女患者看妇科常见病,影响力特别小。据史料估算,古代行医的人里,女人连 0.5% 都不到,还大多在皇宫或贵族家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