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 本报记者 张哲
近年来,灵寿县牢固树立“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理念,政法各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打防并举、惩教结合、源头治理”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用法治温度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全县未成年人犯罪率、受害率持续下降,相关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推广。
公安先导,织密动态管控“安全网”
“孩子已经离家10多天,电话不接、消息不回……”今年中秋夜,13岁少女马某某离家出走,灵寿县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陈传杰依托“数融警务”平台,精准研判、快速联动,仅用4小时便在石家庄市区某台球厅将其安全找回。这是灵寿公安深耕未成年人动态管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局以“数据赋能+动态管控”为核心,对344名“问题”未成年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实行“每周清查+夜间巡逻”机制,重点整治网吧、台球厅、日租公寓等易聚集场所,累计整改违规容留未成年人问题43个,查获教唆违法人员7名。同时,依托大数据异常行为分析,他们主动发现违法线索14条,预警处置未成年人异常聚集70余起,对53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干预、教育矫治,帮助其重返校园、回归社会,切实做到“预警走在警情前,处置走在案件前”。据统计,2024年以来,灵寿县涉未成年人警情同比下降12%,盗窃、电诈案件分别下降17%、12%,走失未成年人找回率保持100%。
检察协同,筑牢惩防并举“防火墙”
灵寿县人民检察院坚持“惩治也是挽救”,依法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累计起诉44人,其中5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步建成“一站式”办案区,集中开展询问、取证、心理疏导等工作,向16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3.7万元,避免“二次伤害”。
在预防端,灵寿检察院全面落实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17名轻微犯罪未成年人依法从宽处理,推动5名严重不良行为少年转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向100余名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向36个家庭发出教育指导令,推动家庭保护落地见效。该院还依托“春晖”法治巡讲团、“七彩虹”工作室,开展普法宣讲覆盖10万余人次,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共同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法院托底,彰显温情司法“治愈力”
灵寿县人民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设立少年审判专业团队,2023年以来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8件、民事案件46件,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8人,帮助罪错少年“无痕回归”;全面推行“合适成年人”到场机制,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实现“审前调查—审判教育—判后帮教”全链条闭环。
在司法延伸方面,灵寿法院联合多部门共建“护未联盟”,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8份,选派36名法官担任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开展普法活动48场,覆盖师生5000余人次。今年以来,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再犯罪率保持为零,帮教成效显著。
三端协同,构建“警检法”一体化保护格局
如今,灵寿县政法系统已构建起以公安为先导、检察为纽带、法院为保障的未成年人保护“铁三角”:公安负责前端预警、动态管控,检察负责中端审查、惩防并举,法院负责后端审判、教育挽救,三部门数据互通、机制互联、工作互动,形成“预防—干预—矫治—回归”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