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刘艺琳 实习生李安雪
在校园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能滑雪、做雕塑、赏交响乐?
如今在呼和浩特,这不再是新鲜事。
雕塑、冰雪、交响乐“新三艺”正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联合课程机制,让北疆文化以可感可触的方式,以最鲜活的姿态,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走进万千青少年的成长旅程。“核心就是拆掉课堂围墙,把城市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让教育真正活起来。”呼和浩特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主任丰辰的话,道出了这场美育改革的初衷。
所谓“新三艺”,是呼和浩特市聚焦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打造的青少年美育特色品牌,而支撑这一品牌的核心是“联合课程生成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教育局牵头打破校际壁垒,联动雕塑馆、滑雪场、爱乐乐团等社会机构,将专业资源引入校园,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场景中完成学习,形成“学校+场馆+社会”的协同育人网络。
这一机制不仅破解了校内师资、设备不足的难题,更让美育从“知识传授”转向“沉浸式体验”,让北疆文化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鲜活教材。
雕塑课堂上,黏土里藏着草原的印记。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与内蒙古艺术学院雕塑系携手,将展厅变为教室,把校园化作工坊,联合9所试点学校开发出15节覆盖小初高的精品课程。“校内老师和馆方专家共同为学生授课,从拉胚学起,将北疆文化融入主题创作。”光华小学挂职副校长张楠介绍,学校自今年2月以来,已组织学生6次走进雕塑馆,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张楠介绍,光华小学采用“展厅体验+双师(专业馆师+校内教师)授课”的特色模式,通过“动手创作雕塑”与“参观解析主题展览”两大环节,已探索出“校内社团+校外实践+社会反馈”的美育联动模式,打造沉浸式美育场景,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
光华小学师生携手创作的超轻黏土巨幅作品《陆地之遥》《海洋之瀚》《星河之熠》《原野之阔》。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雕塑艺术馆美育中心负责人尹玉冰表示,馆内专门设置“守望北疆”展区,系统展示草原文化、红色文化,还为学校定制专属课程。“光华小学是馆校联动最成功的案例,孩子们来体验陶艺课,既能解压放松,又能感受艺术魅力。”一年间已有1.2万余名青少年走进这里参与体验。尹玉冰介绍,回民区教育局与雕塑馆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让北疆文化基因融入更多校园。光华小学学生朝宝力嘎感慨:“参观雕塑馆是难忘的艺术之旅,让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理解。”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滑雪,没想到在学校就能学!”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学生对滑雪课给出一致好评。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组组长郭志杰介绍:“超过70%的学生从没去过滑雪场,我们就联合马鬃山滑雪场,安排2课时校内旱地滑雪课和8课时雪场实践,配备专业教练保障安全。”在校内,体育老师开设旱地滑雪课,讲解装备穿戴、安全知识和冰雪文化;在校外,雪场里的专业教练,指导学生们从“蹒跚学步”到自如滑行。2024年雪季,呼和浩特市2.8万名中小学生踏上雪场,在银装素裹中挑战自我,90%以上的学生通过滑雪见证了家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丰辰介绍,目前正在探索企业、政府多方联动的资金保障机制,目标让每一位呼和浩特中小学生都能掌握滑雪技能,传承北疆冰雪文化。
![]()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学生在马鬃山滑雪场学习滑雪。受访者供图
交响乐课堂上,旋律中藏着文化的共鸣。呼和浩特爱乐乐团打造的“大音乐课”体系,通过“走出去赏演、引进来授课、深融合教学”三维发力,让高雅艺术不再遥远。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美育教研组组长王芳介绍,学校与爱乐乐团联合开发交响乐课程,打破了传统音乐欣赏课的局限。“不是简单演出,而是演奏家边演边讲,学生能上台触摸乐器、了解构造和音色,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
这种“专业院团入校+高雅艺术体验”的模式,让高雅艺术变得触手可及。上半年10场音乐厅专场演出、11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覆盖线下3200余人、线上超5000人,每场演出预留60至100张免费门票,为学子打开艺术之窗。呼和浩特爱乐乐团团长杜敏表示:“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群体,未来将继续挖掘本土特色,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代表性文化符号。”
![]()
“新三艺”走进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受访者供图
谈及未来规划,各参与方都充满期待。尹玉冰表示,雕塑馆将继续举办青少年雕塑展、文创大赛,深化“馆-校-社”三位一体模式;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将持续优化滑雪课程,探索与更多雪场合作,同时推动学校与美术馆、民乐团联动,开发非遗设计等特色课程。
丰辰介绍,教育局下一步将扩大“新三艺”覆盖范围,在交响乐中增加草原音乐元素,成立学生爱乐乐团;在雕塑课程中联动更多历史文化场馆,推出“小石榴籽研学地图”,让200余个实践基地互联互通。“聚焦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新三艺’是重要抓手,下一步将拓展首府育人场域,引入更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青城美育之花正在绽放。从雪场上的驰骋到雕塑馆的创作,从音乐厅的聆听到研学路上的探寻,“新三艺”正以沉浸式、实践性的独特优势,让青少年在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让教育与城市发展实现双向赋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