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下降速度变快,寒气袭人,阳气潜藏,如果不注意更是容易出现多种身体不适,因此更需要做好“藏”。“冬藏”不仅有助于藏住阳气,更有助于藏好健康,给身体更好养护!
![]()
一、如何理解“冬藏”
从中医角度而言,《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中医认为,冬季阳气收敛,阴气极盛,此时养生的核心便是顺应自然的“闭藏”,需要养护体内的阳气和精气,为来年打下基础。而若冬季不注重“藏”,可能导致阳气外泄、精气耗损,免疫力下降,此时更容易引发各种不适,这也是冬季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
二、做好“三藏”,藏阳气与精气,更要藏情绪
冬季要学会藏,其中可以先藏好阳气、精气与情绪,看似简单,实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1、藏阳气,御寒有实力
想要藏好阳气,需从起居和保暖入手。起居上,顺应时节,遵循“早卧晚起”的原则:早卧顺应阳气的收敛,晚起等待太阳升起后,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补充自身;同时注意避免熬夜。保暖方面,重点保护身体的颈部、腰部、脚部。颈部可佩戴围巾,腰部可穿带腰封的衣物;脚部可每天用温水泡脚15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全身。
2、藏精气,生活有活力
肾主藏精,冬季是养肾的关键时期,藏精气关键在于“养肾”。首先,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耗伤肾精,导致身体虚弱;其次,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肾脏功能,从而藏住“精气”。
3、藏情绪,收敛养心神
冬季容易出现低落、抑郁的情绪,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耗损阳气。同时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稳定的情绪才能保证五脏六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因此“藏情绪”其实就是需要我们保持心态平和,静心安神,日常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安静的读书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
三、不仅要藏,这些养生要点也不能忘
学会了“冬藏”,还有一些养护要点,也需要兼顾!
1、饮食规范,健康合理
冬季饮食应以“温补”为主,滋养身体的同时抵御寒邪,但需注意避免燥热上火。建议日常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材,如羊肉、牛肉、桂圆、红枣、栗子等,同时可搭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如萝卜、白菜、银耳等,注重均衡搭配,健康合理。
2、勿急勿燥,循序渐进
许多人认为进补就应该各种加速,其实不然!进补需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不可盲目大量食用滋补品。并且进补要循序渐进,避免过急,以免给身体造成负担。
3、室内通风,空气流通
冬季气候寒冷,许多人喜欢窗户常闭,其实这更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建议每天可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
![]()
从藏阳气、藏精气到藏情绪,从合理饮食到日常细节把控,每一步都是在为身体积蓄能量,筑牢健康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