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4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李英杰的青年学子怀着崇敬的心情敲开了位于北平跨车胡同十三号齐白石寓所的大门,想要拜齐白石为师,并随手展开自己带来的几幅画作给齐白石看。齐白石看了几眼,便微微点了点头,询问他的身世。
![]()
经过了解后得知,李英杰出生于山东高唐县一个贫困家庭,但是从小就痴爱画画,为了开拓艺术视野,他于1918年只身来到北京求学。第二年,他凭借自身扎实的绘画功底考入了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学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之后,他又凭借努力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时,李英杰有一个同学根据其生活现状和处境,给他起了一个很贴切的雅号:苦禅。从此他就以苦禅自称。
李苦禅这番率真质朴的自我介绍,深深打动了同样是穷苦人家出身的齐白石是,齐白石答应收李苦禅为徒。李苦禅欣喜若狂,当即行了郑重的拜师礼。
齐白石非常喜爱这位质朴又刻苦求学的弟子,不但免受李苦禅的学费,还经常留他在家里吃饭,为他提供了所有的绘画用品。在齐白石的倾心教授下,李苦禅的绘画技术进步飞快。但他并不满足于模仿,而是希望形成自己的画风。于是他有意的避开了常人画过的题材,更避开了老师齐白石常画的题材和构图,渐渐有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
毕业考核时,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被一副署名李苦禅的国画深深打动了,连声说:“我怎么不知道我们学校还有位画工出众的苦和尚?”当得知李苦禅是齐白石的弟子后,校长赞叹说:“果然是名师出高徒。”
自己的得意弟子被校长称赞,齐白石当然非常高兴。为此,齐白石亲自操刀,治了一方“死不休”的印章送给了李苦禅作为奖赏,寄寓着他的“丹青不知老之将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怀,以此勉励李苦禅。
20世纪30年代,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渐渐为日本人所知,在东京,他的画价大增。因此有许多人甚至齐白石的门生也纷纷造假他的画作,仅学到毛皮就获得了大利。李苦禅很厌恶这种行为:他只学老师的艺术精髓,而不师皮毛之迹,宁可自己的画卖不出去高价也绝对不会去造假。齐白石知道后十分感慨,在李苦禅画作上题道“苦禅学吾不似吾,一钱不值胡为乎”
![]()
李苦禅绘画艺术渐渐的独成一家,他潜心创作了一幅《鱼鹰图》请齐白石品鉴。画面上是一片夕阳余晖下闪烁的湖水,水中疏疏落落的黑石上栖满了鱼鹰。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国画大师,齐白石除了颇为得意地将李苦禅比作孔子门下的颜回外,还在《鱼鹰图》题词中称李苦禅为仁弟,可见两人不仅是师徒的关系,更上升到了知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