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普凡
民国金融界,有位风云人物沈吉甫(1871-1952),始于上海,终于上海,却在北方开启了传奇的一生。咸丰年间,沈家从宁波来到了黄浦滩头。沈吉甫的少年时代正好遇上逢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因为处境窘迫,在一位私塾老师引导下,暂时中辍读书,走上了经商道路。
1
洋务运动赶上“末班车”
![]()
沈吉甫
沈吉甫初入生意场,心无旁骛,梦想跻身“商界顶流”。沈吉甫的姨父是一位慈溪大财主,郑家票号遍及江浙沪,姨父对外甥的照顾无微不至。虽然年少丧父,但沈吉甫能获贵人相助可谓如鱼得水。他先在宁波商人严信厚开设的“老九章绸缎庄”做了一段时间账房,得到了锻炼。然后又向洋人学英语、俄语和新式记账方法。他知道只有学会这些技能,才能安身立命。
一边学本事,一边学做人,沈吉甫最祟拜就是“一诺九鼎”的宁波先辈朱葆三,他对先辈讲求信誉之品德亦步亦趋,甚至到了“一根筋”的地步。昔时,外国人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倚重老实可靠,沈吉甫因“傻”得福,之后很快在华俄道胜银行站住了脚跟。
中日甲午海战之后,战败的中国被迫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没过多久,俄国又联合德法迫使日本把割去的土地再归还给中国。此时慈禧太后喜出望外,她立即决定“联合西洋,抵御东洋”,把筹码押在俄国一边。在李鸿章签署的《中俄密约》中,除规定两国在军事上互相援助,中国还允许俄国修筑一条通过黑龙江、吉林两省到达海参崴的铁路,并将整条铁路的建造和经营交给华俄道胜银行。当华俄道胜银行取得一切权利之后,李鸿章手下的买办孙仲英立刻想起“小字辈”人物沈吉甫。
![]()
位于外滩的华俄道胜银行旧影
对孙仲英来说,沈吉甫既熟悉金融会计,又会讲俄语和英语,很符合要求。对沈吉甫来说,奔赴北方工作肯定水土不服,异常艰苦,可那里却有着上海没有的优势,能建立买办与官府之间的特殊关系。
《中俄密约》提及的东清铁路,筑造过程历经千辛万苦,东北的严寒气候差点要了沈吉甫的性命。有付出必有回报,铁路通车以后,沈吉甫如愿以偿,作为道胜银行北京分行经理,他长袖善舞,积累了诸多权贵人脉,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朝廷决策,为银行经营争取政策支撑。
2
破旧立新驾驶“顺风车”
![]()
沈吉甫在自家留影
正当沈吉甫的事业顺风顺水之际,大清王朝突然倒塌了。不过沈吉甫的“朋友圈”大多在位,李思浩任财政总长,曹汝霖任外交总长,钱能训任国务总理,人称“小财神”的梁士诒缔造了交通银行。
沈吉甫在上海钱庄管账时就渴望学习外资银行管理之道,他愈发意识到,传统金融组织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制度保障。而外资银行大多数为股份制,主张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放款风险也由此陡然下降。
在沈吉甫、陆宗舆、曹汝霖、张嘉璈、杨荫荪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第一家以股份制形式创办的银钱组织“溥益银号”成立。银号章程规定该组织为股份有限公司,并由财政部批准其注册开业,资本总额为大洋两万元,经营范围为商业汇兑和贴现业务。颇为幸运的是,因德国战败而引发的新旧马克兑换业务中,沈吉甫利用自己熟悉外汇行情及与政界关系密切之优势,不失时机地替银行乃至政府挣了不少银子。这意外之收获让大总统徐世昌喜不自禁,予以嘉奖。
![]()
原中华懋业银行大楼
一战结束,俄国十月革命掀起风暴,道胜银行岌岌可危,此刻机会又找上了沈吉甫。当时中国的关税盐税常因用作贷款抵押,其他税收又多被地方割据的军阀所截留,百般无奈之下,北洋政府为利用美国资金,徐世昌接受朱葆三的提议,准备和美国共同投资合办商业银行。1919年,中国金融史上唯一一家中美合资银行——中华懋业银行呱呱坠地,其资金由中美双方共同投入。彼时报纸评论说:“中国从未有过如此的大资本、大势力合组而成的如此的大银行。有之,自懋业银行为始也。”
中华懋业银行开张后,立即开展了国内外业务,尤以对美国贸易款项收付及票据承兑为重点,这在中国几乎为其独家承揽。但由于放款业务、外汇投机买卖失误,以及银行内部派系矛盾纷扰,把首任掌门人徐恩元折腾得心力交瘁,没多久便病倒了,沈吉甫临危受命接任上马。
3
信心爆棚遭遇“碰碰车”
![]()
有沈吉甫签名的中华懋业银行纸币
沈吉甫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磨砺让他练就了洞察事物的本领,他自信能够透过表面看到本质。掌控银行固然需要自信不疑,但过了头则容易陷入盲目境地,特别是面对偌大一个金融机构。
中华懋业银行业务遍及各大城市,发钞票,搞汇兑,还开辟了国际买卖,一时间万众瞩目。可没过多少年,银行遭遇了一桩金融诈骗。话说天津协和贸易公司系一家以经营进出口为主业的公司,由于在短短时间里积攒了巨额利润,雄心开始膨胀,除了不断扩充业务,还利用贷款从事美国棉花、小麦、证券等空头交易。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经营失利和投机失败,协和公司再次把手伸向银行,其中又以虚假仓单骗取懋业银行贷款为最多。沈吉甫一直非常重视放款过程中的抵押担保,银行内部也自有一套严格审查制度,却对老同事、中华懋业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张伯龙过分信任,引来无穷后患。
![]()
中华懋业银行股票
骗案发生后,中华懋业银行、美商花旗银行、英商汇丰银行都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同时还引发了金融危机。中原银行、德华银行、中法银行、远东银行及六家钱庄相继倒闭,中南银行、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受到大小不同的冲击。在这场震惊全国的大骗案中,懋业银行损失最重,加之上海的外汇业务失利,大量坏账彻底动摇了银行根基。东窗事发后,美国方面吁请中国中央政府设法维护。中国、交通、金城、大陆四大银行组成银团,欲拨借两百万银元,供懋业银行勉渡难关。时任财政总长宋子文也有意相助,但终因桂系军阀在懋业银行中占有的大量股份,不符合蒋介石的政治利益而作罢。
沈吉甫眼见中央政府这般态度,心知只能做关门大吉。他辞职引退后唯一庆幸的就是自己与“协和案”之间没有任何嫌疑牵涉,总算保住了清白之名。
4
倾家荡产坐起“过山车”
![]()
沈吉甫在天津院子的全家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占领者为了进一步占领和控制,随即在沦陷区建立伪政权,天津成立了“地方治安维持会”。恐怖局势让沈吉甫备受担忧,日本人几次三番上门,他明白再继续称病一定无济于事。
当机立断,一家子趁乱离开天津抵达上海,沈吉甫松了一口气。他在法租界亨利路租下一幢三层楼房,虽然局促逼仄,但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久,曹汝霖、李思浩也来到上海。日寇占领之下,市面上物资匮缺,生活一落千丈。好不容易捱到日本投降,然而胜利之后太平日子并没维持多久,内战爆发,打仗需要用钱,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国民政府想出了发行金圆券的办法。法令规定,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凡是持有者,须在限定日期之前将其所藏交给政府收兑,违抗者将予以严厉制裁。转瞬间,沈家的近百根大条子被换成了金圆券,最后用金圆券买了两听美国咖啡。此时的沈吉甫已经一无所有,甚至连吃顿大饼油条也舍不得了。
金圆券的崩溃迫使蒋介石把总统宝座让给了李宗仁,代总统一上台桂系势力立马壮大起来。想当初“协和诈骗案”政府对懋业银行见死不救,就是蒋介石为防桂系占据太多股份。如今恢复懋业银行又摆上了议事日程,白崇禧非常希望沈吉甫助自己一臂之力。其实,这么多年银行都处在清理阶段,恢复正常业务并非一桩难事。白崇禧在国际饭店约见了沈吉甫,但他对过往金融生涯早就心灰意冷。沈吉甫对白崇禧表示可协助口述银行备忘录,其它事情爱莫能助。此后,有人天天下午来沈家做记录,前后大约持续了半年。等到白祟禧和沈吉甫两人各持一份厚厚的誊印件资料时,解放军的炮声已离南京城不远了……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