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成都市一个近10亿项目发布二次招标评标结果,初次招标的几家入围单位意外“出局”,新中标候选人“浮出水面”,引发业内一片哗然!
事实上,就在2个月前,该项目中标候选人结果已经出炉!
![]()
那么,短短两个月时间,项目招标结果出现惊天逆变,让所有投标人始料未及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近10亿元项目头标易主的背后,又充满着哪些谜团?
昨天下午,笔者对参与该项目部分投标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专访,了解到相关详情。
据介绍,该项目名为《锦江茶厂39亩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建设地点位于锦江区一心桥片区1号地块,占地约39亩,为纯住宅用地,最高投标限价约10亿元,堪称区域内的“明星项目”。
![]()
9月5日上午9:30,该项目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开标评标,吸引了共计100家投标人参与竞争,场面尤为激烈。
两天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四川省·成都市)》官方网站发布该项目评标结果公开:中国建筑旗下某工程局夺得中标候选人第一名。
按正常流程,接下来该项目应进行评标结果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最后是签约履行。不过,该项目却在评标结果公开后便戛然而止,毫无进展。
直到一个月后,即10月9日,该项目突然发布了招标终止公告,理由是“因设计方案发生重大调整变化”。
![]()
这一纸公告,让所有参与该项目的投标人瞠目结舌!
据某投标单位负责人介绍,终止招标第4天,该项目迅速发布了第二次招标公告,完全跳出常规流程,让所有人都感到整个招投标事件异常蹊跷,至少有3个谜团待解:
一、两个月内两次开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这个近10亿元项目,在两个月内,“招标—评标—评标结果公开—终止—再招标—再评标—再评标结果公开—再评标结果公示”,一顿迅猛操作,让所有投标人手忙脚乱。
然而,在未发现实质性违法违规问题的情况下,就推翻已有的评标结果,重启招标并评出新的预中标人,不仅打破了招投标常规秩序,更未充分保障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如此随意的流程逆变,是否经过严谨论证?是否符合《招标投标法》相关规定?
二、终止招标的理由,究竟是否属实?
经查阅两次招标文件,公众不难发现,两次招标除建筑面积微调、控制价下调、业绩要求放宽外,并不存在所谓的“重大调整”。
该项目所称“因设计方案发生重大调整变化”从而终止招标,理由是否牵强?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内部审批与监督程序?是否有其他未公开的隐情?
![]()
三、异议、投诉渠道不畅,公开透明到底多难?
项目招标突发变故后,多家投标人按照相关规定,向招标人(项目业主)提出异议,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投诉等一系列流程,试图寻求合理解释和答复。
然而,截止目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诉求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实质性回应,更不必谈解决方案。
在此,人们不禁发问:对于这个近10亿元项目的招投标逆变,有关部门是否全程跟进监督?终止招标的理由是否经过严格核查?有关单位能否自证招标流程的合法性、合规性并公开?
最后,接受专访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深情表示,在全国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今天,成都作为西部的开发热土和开发高地,更应在程序公正、信息公开、政企互动方面走在前列,希望未来的成都,更加开放繁荣,不负热土之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