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散文|痕 迹
云南|李美华
历史留下的文物,可以触摸,但文物不会讲述;历史的记忆形象生动,但它依附于鲜活的生命,最是难以触摸。
但我,还是无意间摸到了历史的记忆。
幼时跟随父亲赶街,走到人声嘈杂的香古楼附近,父亲突然说:“那时候日本人从街上过,老百姓往他们身上扔烂菜叶,他们也是只敢悄悄走自己的!”我问父亲什么是日本人,他说:“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他们不是中国人。他们穿着木头鞋,走路哒哒响。他们杀了数都数不清的中国人。” 没上过一天学的父亲无法陈述那段惨痛的过往。这个奇怪的“日本人”就以父亲突然引发的记忆,在我脑海里种下了根。
初中时,我以为日本侵华战争就是课本中的一个章节、一段文字记录,学习时背背数字和几个重点,等考完试、合起书页就OK,因为那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但也是一段已经结束的历史。
中学时我常去姐姐家,喜欢跟姐夫的奶奶瞎聊。有一天,我问:“亲奶,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亲奶说:“因为你像我的女儿一样乖巧啊!那时候,我带着她从滇池坐船回家,她在那个小船上抄水玩,嘴里还自己编个歌唱着!她那时候四五岁,又好看又伶俐。我说,姑娘你要小心,不要掉进水里。她笑眯眯地,从这里跑到那里,自己唱着歌!”
“那她嫁在哪里?”我迫不及待地问——我从来没听说姐夫有个娘娘。
“唉,她死了,小小年纪就得病死了。如果我不回玉溪,可能她不会病死。可是不回玉溪,我也不知道我们娘儿仨活不活得成。我二十四岁守寡,就靠双手帮人干活来养活我们娘儿仨。后来有人介绍我去昆明帮人,人家也准我带着娃娃去。我们就去了。钱是苦得到的,雇主也和气,我还挺高兴的。后来遇着‘跑警报’,我就赶紧拉着俩兄妹跑。娃娃小,跑不快,也认不得要躲哪里,是躲在桥底下的人喊我,我就赶紧拉着娃娃跑到桥底下和他们挤着。我第一回‘跑警报’,心里害怕,我家娘儿仨又躲在靠外的地方,我就缩着脖子等着。听着飞机飞远,我想伸出脖子来看看,觉得脖子后边黏黏的,我伸手一摸,全是血。着实吓着我了!等飞机飞远,我们爬出桥洞,见桥上的几个人全被打死了,血就顺着缝缝淌下去!回去的路上,见着被日本飞机上的机关枪打死的,炮弹炸死的更是可怜,尸骨都不齐全。老的死了么小的哭,小的死了么老的哭。我想想,还是活着要紧,玉溪日子是难一点儿,但不会被日本人的飞机追着炸!跑了几回警报,我就决定回玉溪。回来后,姑娘得病,我医不起,就病死了!”
亲奶语调平和,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脑海翻涌:惊慌失措奔逃的人群,机枪扫射激起的灰尘,炮弹的呼啸,房屋上腾起的烟火,杀人者驾机离去的从容,汩汩流血的或身首异处的尸体,伤者痛苦的哀嚎,亲人的撕心裂肺呼喊……最后,融成了滇池上的白帆,唱歌的小女孩,亲奶长夜无眠的思念。
我惊得说不出话来,我没想到,一个远离战场的小脚妇人,竟然藏着一段痛苦的战争记忆。原来,历史的痕迹还在,记忆还在。
1995年,二舅突然离世,这令姨妈们痛心不已,于是,二舅的故事在亲人们的陈述中逐渐浮现出来。
二舅12岁时,抗战前线兵源少,玉溪从“三丁抽一”变成“二丁抽一”。外婆早已卧床不起,大舅拉扯着年迈的老公公老太太、尚未成家的二姨妈三姨妈二舅和我母亲艰难度日。为了让一家人能活下去,只能留下大舅。老公公托人说情,把刚满12岁的二舅送去当了壮丁。二舅走的那天,举家痛哭相送。
二舅走后,外婆病逝。老公公老太太急痛、悔恨、牵挂、担心,天天喊着二舅的乳名念叨:“唉,小脚细手的嫩娃娃。唉,我那小脚细手的孙孙!”老两口天天哭,两个来月的时间,茶饭不思,还哭瞎了双眼。三姨妈说:“给他们递饭,他们就问有没有来个音信。兵荒马乱,哪里带音信!”瞎了眼的老公公老太太先后离世,临死前反复念着二舅的乳名。
半年之间,大舅操办了三个葬礼。就在大家绝望的时候,瘦得只剩个骨架的二舅回来了——刚穿越原始森林,二舅不幸染上疟疾。长官可怜他病弱幼小,就让他自行回家。
照顾二舅的三姨妈回忆说:“他刚回来,给吃点儿好的也吃不下去,一会儿喊热,闹着要脱光,一会儿喊冷,让我给他盖好几床被子!医了个把月,好在还是活下来了!”后来,我看到远征军那些娃娃兵的塑像,我就忍不住想起二舅,想起那些素未谋面的亲人。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饥饿的帮工,因为相信解放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宣传,毅然决然地跟随西南服务团南下,赶着马帮侦探敌情、协助地方稳定治安、站岗放哨追击残匪。为了捍卫革命胜利的果实,父亲毅然换上志愿军军服准备奔赴朝鲜战场。当先头部队抵达集结地时,传来签订停战协议的消息。晚年的父亲,每每遇到国庆阅兵,他都要反复观看,说的最多的就是:“要是那时候能有这些武器就好了!”
几年前父亲也远去,但历史的记忆还在,战争的痕迹犹存。我要把我的家族故事讲给后人听,我要告诉他们:鲜花送给朋友,而对付豺狼只能用猎枪;我们不能忘记被豺狼撕咬的疼痛,还要记住打豺狼时要有聪明的头脑、矫健的身手并且利剑在手。
作家档案
感受文字的温暖
![]()
李美华,红塔区作协会员,职业学校高级讲师,有诗歌、散文见于《玉溪》 《红塔》 《抚仙湖》 《哀牢山》 《太阳城》 《九龙池》及文艺轻刊等刊物及网络平台。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集散地
总顾问:常智奇(著名文艺评论家)
顾 问:
郭 平 冰 泉 王永华 姜 毅
编 委:
程莫深 汀 兰 阿 静 邓立鹏
冰 轮 凌 云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拒AI写稿,一旦发现,彻底封杀!来稿请用word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要事回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