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一个让无数网友牵挂的消息得到了最终确认:黑龙江尚志市失联11天的17岁高三女生刘同学,已被找到,但不幸已离世。
从10月26日晚间的寻人启事全网转发,到如今网友纷纷呼吁“停止转发,愿安息”,这场牵动人心的搜寻,画上了一个无比沉重的句号。辖区派出所确认了消息,腾飞桥附近的商户透露了细节,市殡仪馆的证实则让最后一丝希望湮灭。
我们等来的是一个结果,却不是我们期盼的结局。在这个本该全力冲刺高考的季节,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像一道刺眼的闪电,劈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高三叙事”,逼迫我们去审视那条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下,暗流究竟有多汹涌。
一、高三的“人设”背后,是无声的挣扎
“高三”,这个词被赋予了太多意义:它是家庭的希望,是未来的敲门砖,是“拼命就行”的青春勋章。我们习惯于看到的是清晨5点的灯,是堆成山的试卷,是成绩单上波动的数字。我们最常问的问题是:“这次排名多少?”“能不能上一本?”
但我们是否曾停下催促的脚步,去看一看那个被“高三”这个标签包裹之下的、活生生的人?去问一句:
“你累不累?”
“你害怕吗?”
“如果撑不住,我的肩膀在这里?”
刘同学的悲剧是一个极端个案,我们绝不能武断定义其原因。但它像一个沉重的警示,提醒我们:在普遍性的高压环境下,任何个体的情绪波动都可能被忽视,任何微弱的求救信号都可能被“再坚持一下”的鼓励所淹没。
二、我们追求满分试卷,却忽略了生命的唯一性
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将“成功”狭隘地定义为名校录取,并愿意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我们焦虑地比较着分数,却忘了最根本的比较项: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和一个被压力击垮的孩子,哪一个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生命的重量,远远超过任何一张试卷的分数。 心理健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承载一切美好未来的地基。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易怒、拒绝交流等迹象时,这或许不是“叛逆”,而是地基正在开裂的警报。
三、我们的教育,是否缺失了最根本的一课——生命教育?
我们教会孩子如何解复杂的方程,如何背诵冗长的古文,如何在地图上精准地定位一个城市。但我们是否曾郑重地告诉他们,你的生命价值,远高于任何一场考试的分数?在“成才”之前,请先“成人”;在拥有辉煌未来之前,请先珍惜唯一的现在。
任何一个孩子的离去,都是一个家庭整个世界的地震。此刻,任何言语在巨大的悲痛面前都显得苍白。我们呼吁,请停止转发相关的寻人信息和现场细节,让逝者安息,给家属一个安静悲痛的空间。
同时,让我们把这份痛心与关注,转化为对身边人更切实的关怀。
如果你是学生,请记得,你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学业的重压、成长的烦恼,请试着向你信任的父母、老师或朋友倾诉。求助,永远是勇敢者的行为。
如果你是家长或老师,请不仅仅做孩子成绩的“监督员”,更要做他们情绪的“守望者”。在关心飞得高不高的同时,更要去体会他们飞得累不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不带评判的倾听,或许就能成为照亮他们黑暗时刻的一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