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烛
![]()
杨雄是个异类。
按说,他任蓟州衙役掌行刑权,在地方上不算普通人了,但却总显懦弱 ,无论是出场时面对挑衅,还是后来妻子潘巧云出轨,他似乎都缺了点好汉的果决。
但这份 “怂” 是其来有自的。
首先是杨雄的外乡人身份。
蓟州作为边城,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外乡人立足难。杨雄的押狱兼刽子手之职,看似有权,实则处权力中下层,无本地人脉与宗族后盾,只能谨慎。张保等人拦路索赏、动手时,他有武艺却仅 “忍耐不住”,因他清楚:外乡人冲突,即便占理,也可能遭排挤、丢差事。对安稳的执念,让他本能隐忍,成了外人眼中的 “怂”。
第二点,是他疑似赘婿。
虽然是猜测,但这是有证据的。
潘巧云是蓟州本地人,其父曾是蓟州节级(杨雄前辈),成婚时带丰厚嫁妆,家事由其母打理。古代赘婿地位低,需依附女方,缺话语权。面对潘巧云与裴如海的奸情,他两难:既怕得罪潘家影响仕途,又因赘婿身份没底气公开丑事。直到石秀催促,他才动手,此前的隐忍,坐实了 “怂”。
![]()
但最关键的是,当时的蓟州是属于辽国的。偏偏又是宋辽对峙的第一线。
边境是情报战前沿,辽国对衙役这类涉核心权力的职位,背景核查想必极严。
杨雄非辽地土著,以外乡人,多半是宋人的身份在辽国任衙役,本身就自带 “敌特嫌疑”,籍贯不明却入辽权力体系,辽国官方很可能暗中监视,严加考察。
这份 “嫌疑” 让他如履薄冰。也是他面对军人张保等人的挑衅时处处被动的原因。
若反抗,会被解读为 “破坏辽国军管”;平常办案时稍偏宋人,也可能被扣 “通敌” 罪名。
所以,他日常很低调,避免与外来者接触,怕遭牵连。连潘巧云背叛,他最初隐忍,恐怕也是担心家庭矛盾扩大化,引发更大的麻烦,后果殊为难料。
而且,鉴于蓟州的地理位置,军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杨雄出场遭军人欺负,亮明衙役身份仍无用,可见军事凌驾行政,军人的地位相当特殊。他步步退让,是不敢与强势的军方对抗,一旦冲突升级,他模糊的身份无法自证清白,甚至可能丢命。
所以,杨雄是没资格快意恩仇的。他软肋太多,顾虑自然就重,怂,是他在身份困局下的生存本能。
这才是《水浒传》英雄叙事的真实一面:不是所有好汉都能凭武艺横行,当身份站在 弱者一面的时候,隐忍就成了乱世最无奈的选择。而杨雄,也因此成了水浒中被时代碾压的小人物缩影。
能结交同为外乡人的石秀,才是杨雄最大的喜讯。可这个喜讯,也够让人唏嘘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