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马英九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台湾前领导人,出生在1950年香港,父母都是从大陆过来的国民党背景。早年他去美国留学,拿了哈佛的法学博士,回台湾后从政,一路做到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任期从2008年到2016年。那时候他的两岸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武”,意思就是不谈统一、不搞独立、不用武力,基本就是保持现状,稳住两岸关系,避免冲突。
很多人觉得这套政策受美国影响大,因为马英九在美国受训时间长,亲美倾向明显,美国人当时也支持这种模糊策略,不想台海出乱子。
现在快到2025年底了,马英九卸任后没闲着,成立了马英九基金会,继续搞两岸交流。2023年3月底到4月初,他第一次率团访大陆,带了台湾学生去南京、武汉、上海等地,看中山陵,参加祭祖活动,强调两岸同根同源。2024年4月又来一次,去了广东、陕西、北京,参加清明公祭黄帝典礼,还带青年学子体验文化。2024年12月,他率团去哈尔滨参加两岸青年冰雪节,顺便去四川交流。2025年6月14日到27日,这是他第四次访大陆,参加了厦门的海峡论坛和甘肃的伏羲公祭,这次重点在敦煌研究院搞两岸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基金会这些年还邀请大陆高校学生去台湾,比如2023年7月请北大、清华等学校师生访台,2024年11月又批准清华大学等团组来,11月27日启程。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推动青年互动,增进了解,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文化层面打转,没触及核心政治问题。
![]()
关键就是2025年6月26日在敦煌的那个活动,马英九本来按稿子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同文同种,都是炎黄子孙啥的,突然脱稿,说出“我的主张是两岸要和平民主统一”。这话一出,现场掌声响起来。他赶紧解释,和平就是不要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民主就是要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必须经过台湾民众同意。
这话听起来挺积极,毕竟他过去执政时从来不提“统一”两个字,现在至少说出来了,比“不统”那套有所进步。有些媒体报道说,这是他摆脱美国控制后,能稍微自由表达点想法。
但仔细想想,这套“和平民主统一”论,实际上就是个名义上的东西,离真统一差得远。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他设的条件:必须和平,绝对排除武力手段。这就把统一路径卡死了,因为实现统一的办法本来有很多种,大陆这边一直说优先和平统一,但没排除其他选项,为啥?因为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能让步,要是台湾那边一直拖着不谈,外部势力又掺和,总得有后手。马英九一刀切排除非和平方式,就等于给统一加了道死锁,现实中哪有那么理想?两岸问题牵扯民族大义,不是光靠和平就能解决的,历史上统一进程往往有各种因素推动。
![]()
再看民主部分,他强调尊重台湾民意,这没错,但问题是他只提台湾人民的意愿,没说港澳和大陆民众的意见。统一是全体中华民族的事,台湾人是中国人一部分,但不能让岛内那点人决定整个国家的命运。要是按他这么说,统一就得全靠台湾投票啥的,那大陆14亿人算啥?这样一搞,统一就成了台湾单方面的事,忽略了整体利益。金灿荣教授分析过,这其实跟马英九一贯主张差不多,表面进步,实际还是维持现状。比起他执政时的“不统不独不武”,现在加了“统一”字眼,但条件那么多,等于没加,核心还是不统,拖着走。
从马英九的从政轨迹看,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他早年在美国深造,1981年回台当蒋经国的英文秘书,那时候国民党还强势,但他亲美背景让他的政策总带点外部味道。1998年当台北市长,2005年国民党主席,2008年上台后,推动两岸直航、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啥的,确实让交流热起来,贸易增长不少。但批评声也不少,有人说他让台湾经济太依附大陆,党内还闹出跟王金平的冲突,2013年开除王党籍,导致国民党分裂。2014年太阳花学运爆发,学生反对服贸协议,他下令清场,引发更大抗议,国民党在地方选举大败,他辞主席。2015年新加坡会晤大陆领导人,是两岸高层首次直接对话,但也没谈出统一实质。
![]()
卸任后,马英九基金会继续这些事,2023年访大陆时在中山陵喊出孙中山遗言相关口号,强调追求和平,避免战争。2024年去北京等地会晤,讨论文化教育。2025年这次敦煌讲话后,国台办主任宋涛当场回应,说统一是历史大势,但方式多种,没直接批他,但大陆学者像金灿荣就直言,这论调跟大陆立场有分歧,实质是假统一。
![]()
马英九这人从政风格一向谨慎,强调法治民主,但两岸政策上总被批太软弱。早年特别费案差点毁了他,2007年辞主席,法庭判无罪后卷土重来。2012年连任,得票率51.6%,但后期民调低迷,经济问题、两岸依赖被诟病。批评者说他没处理好统一议题,只顾维持现状,让台湾在国际上越来越边缘。比方说,他说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而是特殊关系,这话在野党批他卖台。2018年基金会成立后,他提出新“三不”:不排斥统一、不支持台独、不使用武力,听起来跟现在“和平民主统一”差不多,但还是没实质推进。
为什么说这是假统一呢?因为它脱离现实。统一不是个人主张能决定的,是历史进程,全体中国人意志的结果。大陆这边态度明确:优先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针对的是外部干涉和台独分裂。马英九的论调把统一框在和平民主里,等于给台独留空间,让拖延成常态。看看历史,国民党当年败退台湾,本来就是内战结果,现在两岸分治这么久,统一需要综合手段,不是光喊口号。
马英九强调台湾民意,这点接地气,但忽略了统一是大义,台湾民意也要在中华民族框架下考虑。要是真按他说的,统一得等台湾全民同意,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外部势力像美国还会不断搅局,卖武器、搞法案,支持台独分子。
从两岸交流看,马英九基金会的活动确实有积极一面,带台湾青年来大陆看发展,体验冰雪、民俗、科技啥的,2025年2月去北京春节交流,青年反馈丰富难忘。2025年4月去山东参加孔子文化春会,参访泰安、枣庄,推动文化认同。但这些是浅层,解决不了深层分歧。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说,坚持交流降低紧张,这没错,但统一进程不会因为这些停步。马英九的论调反映他内心想法,受美国训练影响大,亲美亲日,政策总带点犹豫。
马英九的“和平民主统一”就是披着统一外衣的维持现状。条件设置得太严,排除武力,只尊重台湾民意,等于把统一变遥遥无期。比起过去不统,现在提统一是进步,但差距还大。统一是民族复兴一部分,不会以个人意志转移,得全体参与。马英九这些年访大陆四次,推动交流值得肯定,但他的论调实质上还是拖延统一,假的成分多。现实中,两岸融合在加速,经济、文化、教育交流越来越多,统一大势挡不住。马英九如果真想贡献,得更务实点,别停在口号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