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德拉罗伊特新建的博物馆讲述了这个仅50人聚居地如何横跨西德巴伐利亚与东部图林根的故事
一条浅得刚没脚踝的小溪,竟让社区隔绝四十余载。由于地形巧合,这个被松林、草场与壮丽景色环绕的莫德拉罗伊特小村落的50位居民,意外置身冷战漩涡中心。他们不幸地处西德巴伐利亚与东部图林根交界,这道边界先后竖起了铁丝网和高墙。美军称其为“小柏林”。
当他们的围墙被推倒数月后,甚至在1990年德国统一前,当地居民就自发开始铭记这段历史。这项事业即将结出硕果:11月9日柏林墙倒塌36周年之际,莫德拉罗伊特德德博物馆将正式开放。虽然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已于10月初为博物馆揭幕,但当时展览尚未完全就绪。施泰因迈尔对亲历往昔的村民说道:“你们见证了非人道分裂,它撕裂了多少家庭,让邻里变陌路。”
![]()
早在1810年建村时,这个村落就横跨巴伐利亚王国与罗伊斯公国——后者以所有男性成员皆取名海因里希并按出生顺序编号而闻名。正如施泰因迈尔向听众所述,这种特例从未阻碍居民在同酒馆畅饮、同教堂礼拜、同校舍求学。
随后二战爆发。苏军甫一抵达便在溪边竖起木桩。他们曾接管全村整年,将指挥部设于巴伐利亚一侧的房屋,悬挂斯大林画像与红星。经美军劝说才撤回溪流对岸。有段时期村民尚可跃溪往来,但随着管制收紧,即便彼此相熟也需查验证件,且必须夜归。
![]()
随后在1952年,铁丝网出现,边界正式关闭。1966年,如同五年前的柏林,这里筑起了配有地雷、坦克陷阱和哨所的围墙。村民们仍可登山相望,但在东德一侧,挥手呼喊已被禁止。有位妇女只因回应(巴伐利亚)村民的“新年快乐”而说了句“你也一样”,就被列入史塔西监视名单。
这些故事是博物馆馆长罗伯特·勒贝格恩告诉我的,他几乎耗费半生心血创建了这座博物馆。早期曾征询村民希望保留多长的围墙,他们选择了西侧边缘的一段——那里正是某位村民曾在深夜用梯子成功逃脱的地点,此后边境防线被大幅加固。
![]()
两座瞭望塔与记录村庄重大历史时刻的场景复原群像得以保留。行走其间,勒贝格恩列举着当年戒严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入边境5公里范围内;农民需特批才能照料庄稼;夫妻不得同时操作联合收割机——以防双双逃亡。武装哨兵时刻警戒。
从波罗的海向南延伸至此的西德与东德边界全长1400公里。虽然柏林最常被铭记,但农村地区越境遇难人数(逾300人)是大城市的两倍多。勒贝格恩提醒我,95%的越境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莫德拉罗特村民多为农夫匠人,他们在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灰色地带埋头务农,谨小慎微地生活。勒贝格恩解释道,他们既不支持==共产主义==政权,也未积极抵抗。
然而对访客而言,这座小村庄成了朝圣地。每年约1.5万人手持望远镜前来窥探,旋即匆匆离去。1983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德国国防部长陪同下到此参观。
统一二十五年后,讲述类莫德拉罗特虚构村庄故事的电视剧《塔恩巴赫》再度引发关注。
![]()
新博物馆的开放——设有咖啡馆、商店、影厅和大型停车场——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推动力。这会改变村庄吗?无论如何,它始终在变化。一些最初的两地居民已经去世,另一些则搬离了此地。新居民陆续迁入,包括一位来自莱斯特郡名叫达伦的男子。他的德国妻子卡瑟琳是巴伐利亚警方的交警。他们住在山坡上,经过一个鸡舍,位于图林根州一侧。
至少在行政划分上,这个村庄仍然处于分割状态,拥有不同的车牌和邮政编码。当施泰因迈尔到访时,陪同他的是巴伐利亚和图林根两州的州长。当他跨过溪流时,正式由一方警力移交给了另一方。历史已翻过篇章,边界却依然如故。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