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初,俄罗斯联邦预算赤字飙升至3.694万亿卢布,油气收入暴跌16.9%。
克里姆林宫内,面对一众高层,刚刚结束访华的米舒斯京开始汇报。
普京听完后,一反常态地露出喜色,俄罗斯的钱袋子快见底了,为何普京反而心情大好?中国给俄罗斯的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倏禹
三万亿赤字压顶,一个被按在水里的“溺水者”
西边的制裁网,正勒得俄罗斯喘不过气。2024年10月,美国对俄罗斯两家最大石油公司下了狠手。
欧盟几乎是同步行动,一场密不透风的金融绞杀正在上演。更致命的是,连亚洲的大客户印度,都迫于压力暂停了俄油采购。
![]()
油气收入可是俄财政的生命线,没有这些大买家,经济根本撑不下去。俄罗斯的联邦预算赤字,在前半年就飙升到了3.694万亿卢布,这比全年预期还超了129%!
曾经的支柱油气收入,同比暴跌了16.9%,到了9月份,油气税收更是直接少了四分之一。欧盟还憋着要禁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甚至想把石油价格压到每桶47.6美元。
![]()
这种四面楚歌的节骨眼上,俄罗斯高层能不焦虑吗?每天砸在顿巴斯战场的军费,都快占到GDP的6%,钱袋子早就见了底。
普京心里比谁都清楚,现在的俄罗斯,急需一个稳当的靠山。而中国,就是他唯一的希望。米舒斯京这趟中国之行,带着的正是普京的亲笔指令,核心任务只有一个:确认中国在关键时刻的态度。这趟行程,对莫斯科而言,无异于在茫茫黑夜里寻找灯塔。
![]()
递出的不是“大棒”,而是一个“生态系统”
米舒斯京真就带回了普京最想听的那句话。中方在会见时明明白白说了,今年以来中俄关系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里笃定前行,维护好这份关系是双方的战略抉择。
这“中俄关系笃定前行”八个字,哪儿是简单的表态啊,简直就是给莫斯科送去了一颗定心丸。要知道,俄罗斯现在被三万多项制裁勒着脖子,美元欧元资产说冻结就被冻结,资金根本转不动。
![]()
有了中国这个明确的态度,相当于在动荡的国际环境里踩住了一块稳脚石,莫斯科总算能稍微松口气了。当然,好消息可不止是口头表态,实打实的合作才更让人安心。
双方在会谈里,把能源、跨境运输、金融结算、粮食出口这些关键领域都捋了一遍,细节敲定了不少。
![]()
能源上不光要深化石油、天然气这些传统合作,田湾和徐大堡核电站的建设也得抓紧推进,甚至热核聚变、快堆这些高科技核能领域都要逐步展开合作!
跨境运输也有新动作,满洲里到后贝加尔的跨境铁路复线要加快建设,黑瞎子岛的口岸也得赶紧弄好投入使用。这样俄罗斯的粮食、矿产,才能更快地运到中国来。
![]()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那些“小心思”——他们特别想扩大对华出口,尤其是化肥、农产品、机械设备这些非能源产品。
这背后,其实是俄罗斯的急难愁盼:过去总靠卖石油天然气赚钱,可现在能源价格波动大,西方又卡脖子,再不想办法就真要被“资源依赖”困死了。
![]()
好在中国市场给了机会,俄罗斯的猪肉、牛肉早就成功对华出口了,食品农产品已经成了出口的重要品类,未来潜力大着呢!这正好帮俄罗斯往“非能源出口”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金融上的突破。就在米舒斯京抵华前,俄罗斯财政部刚公布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贸易里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5%!
![]()
这几乎就是跟美元、欧元彻底说再见了。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要知道西方的制裁一来,俄罗斯的美元欧元资产说被冻就被冻,企业交易完全看别人脸色。
现在换成人民币结算,等于绕开了西方的金融封锁,企业交易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连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都开始往人民币倾斜。俄罗斯,正在慢慢习惯在人民币体系下过日子。
![]()
这种变化,不仅解了制裁的燃眉之急,更是在实实在在地重塑着俄罗斯的经济金融战略,等于给经济加上了一层厚厚的“防护盾”。
一场“控制”与“赋能”的哲学对决
从这些结果就能看出来,中俄关系这些年一直是这么个路数:政治上百分百互信,经济上绑得越来越紧,但战略上又各自有谱,谁也不干涉谁。
![]()
中国这边的态度,也一贯明确,就是“合作但不过界”。经贸上能帮的肯定帮,像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试验示范区、“俄罗斯”岛的科技创新合作,都愿意一起推进,国际上也都乐意沟通协调。
但,绝不会替俄罗斯扛地缘政治的包袱。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是“劝和促谈”,既不往深了介入,也不选边站队。不会因为普京需要,就轻易改变自己的节奏和立场。
![]()
这其实,才是中俄关系最稳固的地方。要知道,俄罗斯这会儿一边应付着战场上的压力,一边扛着国内的经济难题,军费开支巨大,钱袋子早就见底了。
米舒斯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连串合作项目,更是一种稳定的预期。有中国这个靠谱的伙伴在,能源出口有了保底,非能源产品有了市场,金融结算有了通道。
![]()
就算西方的制裁再狠,俄罗斯也不至于无路可走。这,和美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试图通过“控制”来解决问题——用制裁、威胁、军事同盟,把俄罗斯牢牢按在水里,让它窒息。结果呢?俄罗斯的确感到了窒息,但也激发了更强的求生欲。
而中国,选择了“赋能”——我不直接把你拉上岸,我给你一个救生圈,我再教你游泳的技巧,我甚至给你开辟一个新的渔场,让你自己学会捕鱼,自己生存下去。
![]()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高下立判。“控制”看似强大,但成本高昂,且容易激起强烈的反抗,结果是两败俱伤。“赋能”看似温和,但成本更低,且能激发对方的内生动力,结果是合作共赢。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地缘政治博弈了,而是一场关于21世纪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深刻对话。世界银行在最新的报告里预测,2025年受制裁影响,俄罗斯经济预计将萎缩2.1%,这种“控制”的代价是实实在在的。
![]()
但与此同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宣布,正考虑推出以成员国货币计价的新债券,这背后,正是“赋能”逻辑的吸引力在扩散。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就评论说:“中俄关系已经超越简单的战术协作,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经济-政治复合体,其核心是相互确保的战略自主性。”
![]()
棋盘正在褪色,网络正在生长
所以,当米舒斯京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当着绍伊古、梅德韦杰夫等一众高官的面,详细介绍完访华成果后,普京能不高兴吗?
他难得地靠在椅背上,嘴角浮现出久违的轻松,这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一些订单和项目。更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在西方世界体系之外,依然能够茁壮成长的可能性。
![]()
中俄的合作,给困境中的俄罗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一种在“非友即敌”的冷战思维之外,建立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国际关系的可能。
这种“赋能伙伴关系”的范式,正在悄然产生示范效应。伊朗,在遭受长期制裁后,正积极借鉴中俄贸易模式,与印度探讨使用本币直接结算机制,以规避美元体系。
![]()
数据显示,在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卢布对美元一度暴跌至150:1,但到了2025年,在人民币贸易的支撑下,卢布汇率稳定在了90:1附近,展现出了惊人的抗压性。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甚至预测,如果“去美元化”趋势持续,未来5年内,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可能从58%下降至50%。
![]()
而人民币的份额,则可能从3%提升至8%。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世界,正在从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中心化的“棋盘”,向一个去中心化的、相互连接的“网络”演进。
在棋盘上,棋子是被控制的,命运由棋手决定。但在网络中,节点是自主的,彼此赋能,共同进化。中国递给俄罗斯的,不是棋盘上的一个位置,而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
这才是真正的大国智慧,也是未来世界真正的希望所在。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里,能有这么一份稳当的战略伙伴关系,比什么都管用。
而中国始终保持着“合作不过界”的节奏,既帮了朋友,又守住了自己的立场。这,大概就是中俄关系能够长久走下去的关键所在,也是这个新范式能够吸引越来越多追随者的根本原因。
![]()
结语
真正的大国智慧,不是看你能“控制”多少棋子,而是看你能“赋能”多少伙伴。
“赋能伙伴关系”的崛起,预示着一个去中心化、网络化新世界的到来。
当世界不再是棋盘而是人人可参与的渔场,你认为会发生什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