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明天(11月7日)12时04分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九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冬
![]()
冬日青海湖

PART.01
立冬天气
今天津城告别了前两天的阳光明媚
天空云量增多
15时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4℃上下
![]()
今天夜间我市仍以多云为主
市区最低气温在10℃
后半夜到明天早晨有轻雾
能见度较差
驾车的朋友外出要注意交通安全
预计明天开始
气温还将继续下降
明天最高气温在12℃上下
体感阴冷
大家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
谨防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气温下降
明天我市下午到夜间有小雨天气
降雨和大风也将来扰
大家外出注意随身携带雨具
雨天道路湿滑
出行注意安全
周末(8-9日)大风天气还将上线
有偏北风4-5级
阵风可达6级
请及时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注意提前做好防风措施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今夜
多云转阴,后半夜有轻雾
微风,最低10℃
11月7日 星期五
上午:阴,早晨有轻雾
下午到夜间:小雨转阴
微风,12到9℃
体感温度11到8℃
11月8日 星期六
白天:阴转多云
夜间:多云转晴
微风转偏北风4-5级
15到7℃
体感温度15到5℃
11月9日 星期日
晴间多云
偏北风4-5级阵风6级转微风
14到4℃
体感温度13到2℃
11月10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微风,14到4℃
体感温度14到2℃
11月11日 星期二
多云转晴
微风,15到5℃
体感温度14到5℃
11月12日 星期三
晴间多云
微风转西北风3-4级
16到6℃
体感温度15到4℃
11月13日 星期四
晴间多云
微风,14到4℃
体感温度14到3℃

PART.02
立冬三候
立冬之时,万物终成。
立冬时节,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chè,裂开的意思)。
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zhì)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和“地始冻”很好理解,“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大鸟,“蜃”为大蛤,它是说立冬后,大鸟几乎销声匿迹了,而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大鸟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当然,雉与蜃并不这么认为。
![]()

PART.03
立冬习俗
按照《礼记》的描述:“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显然,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节气,人们对其怀有格外的礼敬之心。
古时候,立冬也算是一个更换冬衣的“寒衣节”,有的皇帝会在立冬日“赐袄”“赐帽”。大家穿上新衣服,相互“拜冬”,互道珍重。

根据明、清时期岁时习俗的记载,一进农历十月,京城里家家户户必“添火”。“京师居人例于十月初一日添设煤火,二月初一撤火。”这与现在北京的供暖期时长相近,但开始“添火”的时间总体上比现在要早,这与清代气候相对寒冷有关。添火日就是所谓的“寒衣节”。
解决温,还要解决饱,这也是一个畅快“补冬”的时节,正所谓“立冬补嘴空”。刚辛苦地忙活完一年的农事,确实该好好地以吃犒赏一下自己。
![]()
在北方,立冬时节除了供暖之外,就是忙着储菜、腌菜。在农村,大白菜可以在地窖里安歇。在城市里,一棵一棵的大白菜,裹上报纸,只能码放在墙根下、窗台上、楼道里,冬天的楼道里散发着白菜的味道。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之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可以说,自古以来,北方的储冬菜都是立冬前后的一道人文“风景”。
![]()
民间还流传着
“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
人们以美食滋补
名曰“补冬”
![]()
“立冬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北方人喜爱
在立冬这天吃饺子
在南方
各地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
比如江西人喜食
鸡和白萝卜炖煮的汤品
温补养生
在江苏南京
人们偏爱吃葱
以抵抗冬季湿寒
潮汕地区则有
“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
![]()
“老酒要冬酿”
立冬还被视为酿造黄酒的黄金期
尤其在浙江绍兴一带
这一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不断精进

PART.04
立冬养生三原则
1、少咸多苦,养肾
在中医看来,冬天要少吃咸味食物,多吃苦味食物。
冬季在五行中属水,而水对应的五脏是肾,肾主咸,心主苦,肾旺会克心火。咸味吃多了,就会导致心阳减弱。
减咸增苦,可以帮助我们补肾固精
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过咸的食物最好少吃,多吃新鲜蔬菜,例如:生菜、莴笋、苦菊、芹菜等。
![]()
2、少寒多温,养胃
冬季气候处于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若是不慎受凉,寒邪便容易侵入肠胃,引起不适。
所以要尤其注意胃部的养护,首先要防寒保暖,尤其是腹部的防护,以免着凉。
同时也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例如:小米南瓜粥、山药粥等。
也可以经常揉腹,促进消化,更有益于胃部的健康。
![]()
3、早睡晚起:养神
立冬后,应遵循“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养生之道。
在起居方面,要顺应自然界闭藏的规律,敛阴护阳,养精蓄锐。
老年人可以适当睡睡懒觉,年轻人要注意,睡觉避免过晚,以防熬夜带来的损耗。
冬季养生着眼于一个“藏”字,不轻易扰动阳气,也不过度忧心操劳,躁动心神。
良好的起居习惯,便是冬季养生非常重要的一步。
![]()

PART.05
立冬养生三注意
1、运动调养,以静为主
有句谚语说的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冬季运动,能够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要注意的是,立冬时运动,应以静为主,不宜太过剧烈。
冬季气温下降,四肢比较僵硬,运动前最好先热热身,活动一下筋骨,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预防出汗后,着凉感冒。
可以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太极拳、八段锦、十六段锦等运动,微微出汗便是最好的状态。
![]()
2、精神调养,以平为主
冬季天干物燥,人们容易上火,情绪易激动。
平时若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一定要学会及时调解。
对于心中的抑郁情绪,也可以适当的发泄出来。
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避免烦扰,使我们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同时可以多晒晒太阳,注意防寒防燥,护阳补肾。
![]()
3、饮食调养,以温为主
古语云:“冬季有食补,春来勇如虎”。
冬季养生,应以温补为主,重在养肾防寒。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候,但也万万不可盲目进补,吃这些,帮你保养好身体。
山药
冬季最适合吃根菜,山药就是很好的根菜。
山药健脾、益胃、益肺,它的食用方法很多,煮粥最易吸收,适合老人和小孩还有体虚者食用。
冬瓜
冬季天气干燥,人体运动少,内火容易积聚,易引起咽炎、便秘等问题。
冬瓜中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清火利尿,排出身体的废物。
白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季吃萝卜,能够帮助我们润肺止咳,清理内火,煮熟后食用还能补气。
但要注意的是,白萝卜性凉,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
![]()

PART.06
立冬养生三秘诀
1、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底生。冬季防寒保暖尤为重要。
每晚睡觉前,用温水泡脚,辅之用手在足心揉搓。
能够帮助我们缓解一天的疲劳,补肾防感冒。
泡脚时,水温最好在42度左右,泡脚时长以20分钟为宜。
泡完脚后,身体舒畅温暖,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睡眠。
2、淡盐水漱口
冬季气温低,家中常常门窗紧闭,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咽痛、扁桃体发炎等症状。
每天早晚用淡盐水漱口,能够帮助去除口腔中的细菌。
嗓子不舒服时,用这招可以缓解。
3、穴位按摩
肾俞穴
位置:腰部左右二指宽的地方。
方法:将手掌搓热,在肾俞穴的部位上下擦动按摩,持续15分钟左右,腰部从内到外微微发热为宜。
作用:帮助改善精力减退、肾虚腰痛,能够温补肾阳
![]()
神阙穴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方法:双手交叠,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
作用:让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对腹痛肠鸣也有一定缓解作用。

涌泉穴
位置:足掌前三分之一处,弯曲脚趾时凹陷的地方便是。
方法:右手三指按摩左脚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脚足心,交替按摩70次左右,直至足心发热。
作用:能够缓解足寒的症状,益精填髓、温补肾经。
![]()
![]()
愿君勿忘添衣保暖
遥祝冬日安康
![]()
编 辑 | 韩振
来源 | 天津气象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国学生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