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冬天冷不冷,就看立冬”,今日立冬,今年冬天会不会很冷?

0
分享至

今日是2025年11月7日,正值立冬节气。民间素有“冬天冷不冷,就看立冬”的说法,那么今年冬天到底会不会很冷呢?让我们从气象学、民俗谚语以及专家预测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一、立冬节气的气候意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天文角度来看,立冬时太阳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地面储存的热量逐渐散失,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即进入冬季,而立冬节气正是这一转换的关键节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入冬时间差异显著。东北和西北地区早在立冬前就已入冬,华北地区通常在立冬前后迎来冬季,而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则要等到小雪节气前后才会真正入冬。今年立冬期间,受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已出现明显降雪,华北多地气温骤降10℃以上,这似乎预示着今年冬天可能偏冷。

二、民间谚语的科学解读

“立冬晴,一冬凌;立冬阴,一冬温”是流传甚广的农谚。这句谚语反映出古人通过观察立冬当天的天气来预测整个冬季冷暖的经验。从气象学角度看,立冬当天若晴朗少云,说明冷空气势力较强且干燥,容易形成持续低温;若阴雨绵绵,则表明暖湿气流活跃,冬季可能相对温暖。


今年立冬,全国大部地区以晴到多云为主,尤其是华北、黄淮等地阳光明媚,空气干燥。按照谚语推断,这些地区今冬可能较为寒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谚语具有地域局限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三、气象部门的专业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发布的冬季气候预测显示,受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冬我国气温总体呈“前冬暖后冬冷”特征。具体来看:

1. 1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2. 2026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增强

3. 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华南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指出今年冬季冷空气路径偏西,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能更大。这与立冬时节强冷空气率先影响西北、华北的观测结果相吻合。

四、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冬季新特点

尽管有冷冬预测,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气候也呈现出新特征:

1. 极端冷暖事件交替更频繁

2. 寒潮强度可能更强但持续时间缩短

3. 南方降水增多,可能出现雨雪冰冻灾害

4. 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天气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

今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创历史新低,这可能导致极地涡旋不稳定,增加寒潮南下概率。同时,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事件也在持续,可能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冬季气候。


五、区域差异化明显

我国不同地区冬季气候差异显著:

- **东北地区**:预计今冬降雪偏多,黑龙江北部可能出现-40℃以下极端低温

- **华北平原**:气温起伏大,需防范阶段性严重雾霾

- **长江流域**:可能出现雨雪冰冻天气,湿冷感明显

- **华南地区**:总体偏暖,但春节前后可能有强降温

六、防寒保暖建议

基于当前预测,建议公众:

1. 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及时应对温度骤变

2. 北方地区检查供暖设备,南方备好电暖器等取暖用品

3.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防寒

4. 农民朋友要做好农作物防冻准备

5. 出行注意防范雨雪冰冻对交通的影响


结语

综合来看,今年冬季我国可能面临“前冬暖后冬冷”的局面,尤其明年1-2月需防范强冷空气带来的剧烈降温。立冬节气的晴朗天气与气象部门的预测相互印证,提示我们要为可能到来的寒冷天气做好准备。不过气候预测存在不确定性,公众还应及时关注最新的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在这个全球气候变化的时代,我们既要传承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也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共同应对冬季气候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不识时务!郑丽文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统一能寄望国民党吗?

不识时务!郑丽文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统一能寄望国民党吗?

阿柒的讯
2025-11-05 22:05:25
王家卫录音风波再升级,李立群评论王家卫根本不懂什么叫宗师,向太称王家卫从不给演员高价“不知道他钱去哪儿了”

王家卫录音风波再升级,李立群评论王家卫根本不懂什么叫宗师,向太称王家卫从不给演员高价“不知道他钱去哪儿了”

大象新闻
2025-11-06 18:58:06
开打!联合国终于不再忍耐,维和部队对以色列开火,法军开第一枪

开打!联合国终于不再忍耐,维和部队对以色列开火,法军开第一枪

Ck的蜜糖
2025-11-06 10:48:53
官宣!2026年1月物业改革:居委会全程监督,公共收益归业主

官宣!2026年1月物业改革:居委会全程监督,公共收益归业主

春序娱乐
2025-11-04 21:31:03
多名院士提倡:超过6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出去做这些

多名院士提倡:超过6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做家务,也别出去做这些

瓜汁橘长Dr
2025-11-02 13:42:14
潘基文致辞 穆虹出席 王晓晖致欢迎辞

潘基文致辞 穆虹出席 王晓晖致欢迎辞

爱看头条
2025-11-06 09:55:05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大象新闻
2025-11-04 18:48:02
重磅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重估,明确看好“老经济”!

重磅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重估,明确看好“老经济”!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21:36:09
香港冻结太子集团35亿资产!美英新同步出手,国内却静悄悄?

香港冻结太子集团35亿资产!美英新同步出手,国内却静悄悄?

公子麦少
2025-11-05 20:47:52
刘强东新车亮相,步了雷军后尘!

刘强东新车亮相,步了雷军后尘!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06 14:11:53
揭秘朝鲜“不倒翁”金永南,曾是志愿军留朝鲜,忠心辅佐金家三代

揭秘朝鲜“不倒翁”金永南,曾是志愿军留朝鲜,忠心辅佐金家三代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5 08:53:45
沈伯洋再挑战大陆底线,拉拢数百人举牌示威,中央这次动了真格

沈伯洋再挑战大陆底线,拉拢数百人举牌示威,中央这次动了真格

扶苏聊历史
2025-11-05 16:59:59
当心!近期广东多人确诊!已进入高发期,严重可致心肺衰竭

当心!近期广东多人确诊!已进入高发期,严重可致心肺衰竭

潮州玩家
2025-11-06 21:27:56
贵州农妇反抗猥亵被杀害抛尸用巨石压住,凶手淡定参与找人,一个细节令人起疑

贵州农妇反抗猥亵被杀害抛尸用巨石压住,凶手淡定参与找人,一个细节令人起疑

潇湘晨报
2025-11-06 20:14:16
特朗普回应印度裔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出乎意料,他得对我客气点;马姆达尼曾称将“对抗”特朗普

特朗普回应印度裔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出乎意料,他得对我客气点;马姆达尼曾称将“对抗”特朗普

鲁中晨报
2025-11-06 15:31:12
C罗:我如果在英超强队踢一年25球!西甲比沙特容易进球太多!

C罗:我如果在英超强队踢一年25球!西甲比沙特容易进球太多!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07 01:39:03
神舟二十号疑遭碎片撞击,3名航天员滞留,空间站能维持6人生活吗

神舟二十号疑遭碎片撞击,3名航天员滞留,空间站能维持6人生活吗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05 23:45:40
网红街区墙体垮塌遇难女孩已被安葬,怀孕为不实传言,男友:憧憬和她未来买房结婚

网红街区墙体垮塌遇难女孩已被安葬,怀孕为不实传言,男友:憧憬和她未来买房结婚

极目新闻
2025-11-06 14:07:47
我国楼市的大局已定,未来45%的家庭,或将面临“4大挑战”?

我国楼市的大局已定,未来45%的家庭,或将面临“4大挑战”?

巢客HOME
2025-11-06 05:15:03
导演汪俊也没想到,王家卫录音曝光后,自己竟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导演汪俊也没想到,王家卫录音曝光后,自己竟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5 17:27:39
2025-11-07 04:43:00
阿龙美食记 incentive-icons
阿龙美食记
用心做菜,满足您味蕾享受
16253文章数 177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人!一幅画拍出3.45亿,竟然他早已去世62年!真相令人震惊!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头条要闻

美参议员提议:政府不“开门”国会议员就停薪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再次被确认:骁龙8s Gen4+8000mAh,2亿主摄也在内!

亲子要闻

让宝宝少咳嗽、让孩子晚近视、为罕见病早行动 进博展商交出儿童健康民生答卷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