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386团的任务是啃下“靠茅山”这块硬骨头。
山上越军修了4座暗堡,全都是钢筋混凝土的“铁王八”,大炮轰上去跟挠痒痒似的。
![]()
更绝的是,这几座暗堡之间还有地道连着,形成了一个打不烂、炸不掉的交叉火力网,死死地把我军的进攻部队压在山坡上。
我军的传统强项是爆破,可这次越南人学精了。
他们早就料到我们会用爆破筒塞射击孔这招。
![]()
于是,他们在每个碉堡里都备好了长长的木棍、铁锹甚至铁钩。
我军爆破手前脚刚把点燃的爆破筒塞进去,后脚就被他们捅出来。
几轮冲锋下来,爆破组的战士非死即伤,战友的血染红了阵地,但那几座吐着火舌的暗堡,依旧毫发无损。
![]()
战场陷入了僵局,时间每过一秒,我军的伤亡就在增加。
连长急得满嘴是泡,却束手无策。
这种眼睁睁看着战友倒下却无计可施的无力感,才是战场上最折磨人的。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平时不起眼的战士站了出来。
他叫侯满厚,湖北巴东人,入伍才一年多,当时只有19岁。
![]()
一个“怪人”的诞生
侯满厚在战友们眼里有点“怪”。
他个子瘦弱,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看上去不像个狠角色。
当大家都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时,侯满厚却总爱跟爆破器材待在一起。
![]()
他会一个人默默地拆了装、装了拆爆破筒,手上总是沾满机油;他会点燃一根引信,然后掐着秒表,嘴里念念有词,研究引信燃烧的精确时间。
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副连长邱福友注意到了他。
邱福友甚至在夜里看到过,侯满厚独自一人拿着树枝比划,模拟爆破动作,嘴里还大声读秒。
![]()
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魔怔”了,但在邱福友眼里,这是一种可贵的钻研精神。
战前三个月,邱福友力排众议,把这个“怪人”调进了作为突击尖刀的二排。
事实证明,邱福友的眼光毒辣。
侯满厚对爆破技术的痴迷,不是无用功,而是在为破解一个致命难题积蓄能量。
![]()
当战友们一次次失败,当爆破筒一次次被推出,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冲上去”时,侯满厚却在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爆破筒会被推出来?
答案很简单:因为时间太充裕了。
爆破筒的引信燃烧时间大约是7秒。
![]()
从点燃到塞进碉堡,再到被越军发现并推出,整个过程可能只需要3到4秒。
剩下的时间,足够越军从容不迫地把这个“死神”请出去。
问题找到了,那解决办法呢?
侯满厚的想法,简单到让人拍案叫绝,又疯狂到让人头皮发麻。
他决定:利用时间差。
![]()
既然你有时间推,那我就不给你时间。
他要在手里多等几秒,等引信快烧完的最后瞬间,再把爆破筒塞进去。
这样一来,当越军反应过来时,爆破筒已经到了引爆的临界点,根本来不及推出来。
这个战术,后来被称为“延迟引爆法”。
听起来原理简单,可这背后是拿命在赌。
![]()
晚一秒,敌人就可能推出;早一秒,爆破筒就可能在自己手里炸响。
为了练就这个绝活,侯满厚在平日的训练中,手掌不知被引信的火花烧伤了多少次,留下了一道道疤痕。
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他是用伤疤和汗水,把自己锻造成了英雄。
![]()
7秒生死倒计时
战场上,侯满厚主动请战。
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他像猎豹一样冲到第一座碉堡前的弹坑里。
拉燃引信,火花“呲呲”作响,侯满厚没有立刻塞进去,而是在心里冷静地默数:“1、2、3、4、5……”
![]()
就在数到“5”的刹那,在引信即将烧到尽头的2秒,侯满厚猛地探身,将爆破筒精准地塞入射击孔。
碉堡里的越军果然又拿着长杆准备往外推,但这一次,他们没有机会了。
一声巨响,坚固的碉堡顶盖被直接掀飞。
![]()
首战告捷!
侯满厚没有停歇,立刻奔向第二座碉堡。
这里地形更开阔,他先是扔出几颗手榴弹在侧面制造假象,吸引了敌人的火力,趁机从正面利用延迟法再次得手。
![]()
第三座碉逼近时,后方的炮兵打来了烟雾弹掩护。
侯满厚在烟雾中匍匐前进,成功炸毁了目标,但自己也被巨大的冲击波震晕在弹坑里。
当他醒来时,指挥官看他负伤,命令他撤下。
可侯满厚看着仅存的最后一座暗堡,说什么也不同意。
他从地上爬起来,抄起最后一个爆破筒,发现拉火环已经被炸变形了。
![]()
情急之下,侯满厚用牙齿硬生生将拉火环咬正。
顶着密集的机枪扫射,他再一次冲了上去。
这一次,他等到了火苗几乎要烧到手指的极限瞬间,才将爆破筒送了进去。
轰!随着第四声巨响,靠茅山的火力网彻底瘫痪。
在短短30分钟内,19岁的侯满厚,独自一人,连破四堡,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
战后,他被授予“爆破英雄”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1997年,侯满厚转业到地方,成了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的一名普通工人。
英雄的光环褪去,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
从印刷室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他把战场上的那股钻研劲儿和责任感,无缝衔接到了和平年代的岗位上。
![]()
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打扫卫生,保养机器。
2009年,为了一个重要的投标项目,他带着4个人的小团队,连续加班一周,硬是把堆成小山、装满6个大旅行箱的标书给啃了下来。
更绝的是,侯满厚还搞起了“技术创新”。
![]()
他发现晒图纸浪费严重,就自己研究琢磨,搞出了一套“七巧板”式的拼图、裁图方法,硬是把图纸的利用率提高到了95%以上,几年下来为单位节约了50多万成本。
如今,侯满厚已经退休,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他的事迹,尤其是在这个技术和创新决定一切的时代,显得格外有分量。
![]()
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能打破僵局、打开局面的,永远是那种敢于挑战常规、追求极致的智慧和专注。
参考资料:
“中国好人”侯满厚:“爆破英雄”替牺牲战友而活
2021-04-02 09:18 宜昌文明网
反击战:爆破筒塞入地堡却被越军推出!战士想到一妙招,毫发未损
2022-11-03 09:55·南阳政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