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立冬就要到来了,其位于冬季之首。从立冬所在的位置便来看,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秋日之风,启冬日之韵,承暮秋之清凉,启初冬之寒冷。与此同时,白昼与黑夜也将继续拉扯,自然界内阳气与阴气也进入此消彼长的模式。
立,是起始,起点的意思;而冬,被人们引申为闭藏,其实它原本的意思是终结,尽头。《说文解字》中将立冬解释为“四时尽也”,四时即为四季,尽为尽头之意,因此冬一直被用来表示四季中最后一个,也是年终开始收尾的标志。
![]()
立冬是今年最后一个带有“立”字的节气,其在民间更具传统意义,所以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的习俗,比如祭祖,迎冬,置备冬衣,酿造黄酒,制作交冬糍,吃饺子,补冬等等。这些内容遵循着时令,也体现着各种文化,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希望能够平稳适应冬日的气候变换,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个漫长的季节。
![]()
在立冬到来之际,萝卜白菜红薯大葱等耐放的食物已经收获完毕,人们也都开始着手存储过冬的食材,虽然如今食材丰富,冬天也不用担心没菜吃。但是老辈传统一直保留着,这是迎接冬天的仪式,也是居安思危的意识体现。民以食为天,冬日漫长而寒冷,准备充足的食物,人们过冬时心里才踏实。
![]()
当然,说到传统节气,其犹如自然气候的时间表一般,十分准确地反映着气候的变化。所以立冬的来临,在很大程度上彰显着气候与气象意义。每个季节有15天,古人将立冬分成三部分,每个部分为5天,称之为“一候”,并且针对于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表达,以此来展示立冬四节的物候变化,届时先是水开始冻冰,接着温度继续下降,土壤上冻,最后是野鸡等大型的鸟类不见踪影。其反映出自然气候的循序改变,以及万物开启闭藏的状态。
![]()
作为冬季的起始,立冬的意义重大,人们会结合这天的天气表现,来判断当年冬季的气候走向。针对于此,老祖宗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经验,一直流传至今。俗话说“冬天冷不冷,立冬早看天”,今天就是立冬了,冬天是冷还是暖呢?下面就让我们结合相关的民谚来提前了解下吧~
1、立冬晴,柴火堆满城;立冬阴,柴火贵如金。这里将立冬的晴与暖,与柴火的贵贱相对应。在过去,天冷时,人们主要是靠柴火来获得热量的。所以对于柴火的需求程度,可以反映出冬天的冷暖情况。这句俗语中可以看出,若是立冬当日为晴,那么柴火将会堆满城,意思是用得少,意为冬天暖和;反之立冬当日为阴天,则为冷冻,寒冷的气候中需要一直燃烧柴火来提供温暖,所以届时柴火紧俏,价格大幅上涨。
![]()
2、立冬刮北风,棉袄贵如金;立冬刮南风,棉袄挂墙根。这里以立冬当天的风向与棉袄的状态相关联,棉袄是保暖的衣服,其体现着气候的冷与暖。从这句民谚来看,假如立冬这天出现北风的情况,则代表着冬天的寒冷程度明显,御寒的棉袄会供不应求,从而出现明显涨价,贵如黄金;而若是立冬这天刮南风,那么棉袄则是刮在墙根,意思是派不上用场,暗示冬季天气暖和。
![]()
3、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阴。立冬是秋冬交替的节点,此时的气候往往会有复杂的变化。人们结合这天是否有雨来判断冬天的寒冷情况。古人观察发现,立冬时天气晴好,那么一个冬天里大部分也会是晴天,太阳可以为我们提供热量,那么届时会比较暖和。反之如果立冬时出现雨或雪,那么冬季中晴天少,阴雨天气占主要部分,意为温度低,天气冷。
![]()
今年的冬季会冷还是暖呢?我们不妨结合立冬的天气情况来看看。当然在关注民谚的同时,我们也要随时了解气象预告,做好相应的调整。希望我们都能平安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