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治理的浪潮下,城口县东安镇和美乡村建设正因基层智治平台深度运行而焕发生机。今年以来,东安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硬件升级、服务提质、智慧赋能”为抓手,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仁河社区垃圾桶破损严重,需要更换垃圾桶。”“鲜花村户厕渗漏需要改造”村民通过“基层智治”微信小程序即可快速上报人居环境治理需求,后台实时调度、高效派单、及时解决。
“社区的网格员来教了我几次怎么用小程序上报需求,我自己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映了一处垃圾亭标牌破损的情况,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来修好了。”仁河社区居民陈先生说。
这些来自最基层的“第一手信息”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汇聚到镇村治理中心,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关键小事”,从此告别了“口耳相传”的局限,成为可追踪、可督办的具体事项。
面对基层智治平台上汇集的多条同类需求,东安镇并未孤立看待。通过平台的“事件统计分析”功能,指挥中心人员发现多个村上报人居环境治理需求。于是一次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科室、村社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专题研判会迅速召开。分管领导依据平台生成的“高频事项TOP10”和“复盘改进”数据,结合村社实地查看研判,形成了数据详实的需求分析报告,并积极向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等县级部门争取,为项目落地赢得了宝贵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指挥中心通过基层智治平台将任务下发到岗位,相关岗位人员根据平台派发的核查清单,带着问题直奔现场:为各村(社区)修建垃圾分类亭,精准配发分类垃圾桶;组织队伍上门勘测、科学设计、精准指导,根据农户家庭实际情况选择适配的改厕模式……
环境整治离不开群众的主动参与。在看到网格N力量上报的“希望村内环境自己事自己办”的诉求事件后,东安镇积极发动群众力量,组建多支环境卫生志愿者队伍,志愿者带头清理村内主干道、沟渠、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同时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环境整治队伍,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家乡的干净与整洁。
如今,崭新的分类垃圾亭在全镇落成,干净卫生的户厕走进了千家万户……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那条最初的“需求上报”。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群众的“心声”转化为了治理的“哨声”,基层的“需求清单”变成了政府的“服务清单”。(李林、袁一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