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的省钱超市越来越多,网约车一口价订单优惠到骨折,一顿外卖不到10块钱……
当我们换个身份又会明显感觉到,钱越来越难挣了:当个体户时,超市里贵的东西卖不动;跑外卖时,三五块的配送费满天飞,开网约车时,辛辛苦苦跑一趟到手10来块……
一边是消费降级省钱上瘾,一边是服务内卷还挣不到钱。我们作为消费者时是省了钱,但变成服务者时会少挣钱。
咋如今,是钱越来越值钱了吗?为啥会变成这样?
先说说为什么省钱上瘾:
经过连续几年的波动,我们的储蓄被消耗,未来收入又不乐观,那“不敢花钱”少花钱或者成为普遍心态。街边省钱超市的兴起,正是迎合了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需求。
再说为啥能省到钱:
互联网平台的估值和增长逻辑依赖于“用户增长”和“交易频次”。当新用户见顶,就只能靠低价刺激老用户进行更多消费。
于是平台不断向服务提供者推送特惠单、一口价,因为这是达成交易、提升平台交易总额的最快路径。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平台都被迫卷入这场“底线竞争”,因为你不推出低价服务,用户就会流向其他平台。这样的后果,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最终生态。
这么一来,提供服务者就得被压榨,于是钱越来越难挣。
当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能力减弱时,门槛低、灵活性高的零工经济,就成了巨大的兜底。
涌入的人越来越多,而订单增长跟不上人的增长。 在“你不干总有人干”的背景下,个体面对平台制定的规则和价格,几乎没有谈判能力。为了保住收入,只能接受更苛刻的条件和更低的单价。
这正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雏形。我们可以清晰地画出这个循环链条:
消费者省钱 → 平台压低价 → 服务者收入减少 → 服务者自身也变成“省钱消费者” → 消费市场进一步萎缩 → 平台更需要低价刺激消费 → 服务者收入再被挤压……
这个循环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似乎在每一个节点都能站得住脚:消费者确实省了钱。平台保持了交易量和用户活跃度。服务者至少还有一份收入。
但长远看,它却在侵蚀整个经济的健康。
当庞大的劳动者群体收入停滞甚至下降,他们哪来的钱和信心去进行更大的消费?
为了维持收入,我们只能投入更长的工作时间,导致身体透支、精神疲惫,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提升自己,形成“低水平循环”。
我们合力建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效系统,它能让商品秒达,却让价值龟行;它能计算出最优的价格,却度量不出人的疲惫。
于是,我们集体驶入了一场无人幸免的困局:作为消费者,我们赢得了每一场省钱的战术胜利;作为劳动者,我们却输掉了整个生活的战略棋盘。
看,这究竟是谁想要的?
谁,又能站出来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