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在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眼中,家乡浦东是什么样的?到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e区禾·美术馆看一看,你就能找到答案。
这场名为“童眼看浦东 童心画美好”学生书画工艺作品展展出的180多幅参展作品,均出自于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绘画、书法、工艺社团的小学员之手。
作品涵盖楷书、行草、水彩、油画、黏土雕塑、环保拼贴等多元形式,既有对老街巷烟火记忆的呈现,也有对未来城科技图景的畅想,还有传统技艺与现代思维的对话。记忆中的“外婆桥”、老南汇的“母亲河”大治河、新场老街的“天下第一楼”……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了浦东少年对家乡变化的细致观察和对浦东的深厚感情,是对“爱家乡”主题的朴素诠释。
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孩子们的集体创作。由彩泥社团15位小学员共同创作的作品《古镇非遗·浦东印象》,展现了儿童眼中独特的非遗文化——他们把对参观浦东非遗体验馆带来的震撼,漫步新场、高桥等古镇的感受,融入灶花、剪纸、竹编、土布等非遗元素,经由搓、揉、捏、压等简单技法创作而成。而六十多幅花卉画作组合而成可爱和平鸽,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孩子们亲手拉坯、绘制的青花瓷盘组成的“东方明珠”造型,别具一格。
与以往常见的、以高水平艺术团作品为主的展示不同,本次展览特别汇集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5个教学点的学生作品。“虽然有的作品技法尚显稚嫩,构图也未必完美,但每一幅都是童眼看浦东的艺术表达,真实而质朴。”
展览相关负责人朱峰老师介绍,惠南、川沙、上南等5个教学点分布在浦东全域,美术书法等相关社团的千余名学员多为小学生。以往区级层面的展览展示活动多经过层层遴选,低龄学员作品入选的比例不高。此次展览为每位学员搭建了普惠、公平的展示舞台:作品征集不设门槛,甚至通过“盲选”和“抽签”的方式,确保来自不同教学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员都能有机会参与。
经过7个月的筹备、创作和遴选,最终由正高级教师瞿剑宛等专家评审从500多幅作品中遴选出180多幅入展,每一幅都汇聚了孩子本真的观察与情感。让每一颗童心都被看见,让每一份热爱都有回响,正是此次展览珍贵的特点所在。
11月1日开展首日,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蓝村教学点的教师,创新性地将美术实践课“搬”进了展馆,为小学员创造“在展中教、在看中学”的沉浸式艺术教育体验。他们现场欣赏同龄人的佳作,讨论、点评、甚至现场临摹,在这个特别的“课堂”里收获良多。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到年底,对公众免费开放。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