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以行政手段来干预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发起了针对性的遏制。
10月26号,受到荷兰的干预,安世半导体荷兰的研发中心正式的停止向东莞封装供应晶圆了,这一个举动直接是影响到了中国车规级芯片的一个供应链的稳定。
但是中方是凭借着提前的布局本土的一个产业实力,迅速的启动了反制和保障的措施,这一场单边的封锁反而是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自主化的一个进程。
![]()
整个事件的脉络是清晰可溯的:9月30号,荷兰是率先的发布了行政令,干涉了安世半导体股权和运营的事务,当地的法庭随后就剥夺了中国企业的相关股权。
10月26号的晶圆断供,成为了他们升级遏制的一个关键动作。
安世半导体的市场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观察者网援引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他们的全球车规级的芯片市场占有率是达到了19.2%,汽车用的MOSFET产品市场占有率是有22.5%,全球每5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搭载他们生产的芯片,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也是他们的核心客户。
![]()
针对荷兰方面的单边行径,中国的商务部是在11月4号明确的表示了,荷兰方面的措施是导致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震荡,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
事实上中方之前就已经释放了一个协商的诚意了,11月1号曾经是宣布对于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但是荷兰方面是没有给出回应,持续的推进干预的措施。
中方的反制的核心底气还是源自于成熟的本土晶圆的一个产能储备。杭州士兰微公告显示,他们总投资200亿元的一个12英寸高端晶圆生产线正在加速的建设当中,达产以后年产54万片,精准的匹配了车规级芯片的一个需求。
![]()
无锡新洁能的功率半导体产能是形成了互补,三家企业联合是可以无缝的填补荷兰断供的缺口的,东莞的工厂生产是不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荷兰方面的单边行动已经是显现出了反式的效应,安世中国是承担了全球80%的封装测试产能,根据安世半导体2025年Q3的财报显示,根据安世半导体2025年的第三季度中国的市场收入占全球的49.29%,荷兰的断供相当于是主动的放弃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市场。
而中国本土的晶圆企业是借势补位,不仅是能保障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更是能抢占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链的话语权。
![]()
在后续的博弈当中,多重的反制措施将会逐步的落地:安世中国可以跟荷兰方面完全的切割,东莞工厂是独立的运营。中方是有权冻结相关荷兰在华的资产的,弥补企业的损失。
荷兰的光刻机巨头ASML的在华业务也将会面临调整,ASML 2024年中国大陆的市场营收占比是达到了36.1%,而且计划升级他们的北京维修中心,它的市场布局跟中方反制力度会直接的相关的。
这一个事件本质就是全球科技产业格局调整的一个缩影,中国是提前的布局了半导体自动化,形成了从晶圆制造再到芯片的封装的一个完整的产能储备,使得外部的封锁是难以奏效!
![]()
荷兰的单边干预反而是成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崛起的一个催化剂,这也是印证了“自主可控是产业安全核心”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的一个背景之下单边的封锁,行政的干预,终将会损害各方的利益的。
中方始终是坚持协商解决问题,但如果说荷兰方面持续的升级态势的话,反制措施将会进一步的强化。
信息来源标注
1. 中国商务部2025年11月4日通报
2. 观察者网《安世半导体供应链风波追踪》报道
3. WSTS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2024
4. 安世半导体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5. 士兰微2025年半年度财报
6. 扬杰电子2025年产能公告
7. ASML 2024年全球营收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