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跑友们,有没有过被人嘲笑跑得慢、跑得少的糟心经历呢?
小编可是深有体会啊!
曾经有一回,我慢悠悠地跑在路上,速度嘛,肯定不算快,旁边一个跑者超过我,还不忘回头来一句:“你这跑的啥呀,纯纯垃圾跑量,成绩又上不去,还不如去散步呢!”
当时我这暴脾气,立马就想跟他理论理论。
可后来次数多了,我也慢慢释然了,毕竟咱跟他们压根就不是一路人,没必要为这种话较真。
其实啊,跑步之前咱得先想明白为啥跑?
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是一心想在赛场上跑出好成绩?
就像著名运动心理学家指出的,明确跑步目标能让我们在跑步过程中更有方向感和动力。
当我们心里清楚自己要啥,“垃圾跑量”这词也就没那么容易影响到我们啦。
![]()
那到底啥是“垃圾跑量”呢?
这可没有官方的明确定义,简单来讲,就是在跑步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获却少得可怜。
就好比你辛辛苦苦跑了好几个月,速度没提升,耐力也不见长,甚至还浑身是伤,据运动医学专家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跑步方式导致的“垃圾跑量”,在普通跑者中占比高达 60%。其本质就是跑步方法不对,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出现下面这三种情况,你很可能就在经历“垃圾跑量”!
1、漫无目的的跑步
有些跑友跑步完全没个目标和计划,今天突然想练练速度,就猛冲一阵;明天又觉得应该增加点耐力,就去长距离跑。
这样跑下去,身体适应能力越来越差,身体没办法形成稳定的运动模式,自然也就达不到锻炼效果。
有研究显示,缺乏明确计划的跑步者,训练效果比有计划的跑者低 30%。
![]()
2、单一不变的跑法
有些跑友看似一直在坚持跑步,跑量也还说得过去,但成绩就是上不去。
这是为啥呢?原来是长期采用单一的训练模式。
每天都是固定的速度、固定的路线、固定的距离,身体就像产生了“免疫力”,对这种训练已经麻木了。
没有新的刺激,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建议跑者应该定期改变训练方式,比如加入间歇跑、爬坡跑等,给身体来点新鲜感。
3、超出负荷的训练
有些跑友一心只想冲速度、拼跑量,完全不顾身体的承受能力。
跑步过度训练会让身体越来越疲惫,不仅跑步时痛苦不堪,还会大大增加受伤的风险。
根据运动医学统计,因过度训练导致受伤的跑者占受伤跑者总数的 40%,所以跑者们一定要学会合理安排训练强度,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
“垃圾跑量”只是个说法,没必要太纠结它的定义。
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跑步方式,不管你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成绩,出发前都要制定好计划。
另外,学会休息也很重要,想要高效避开“垃圾跑量”,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周期表很关键。
别盲目效仿那些“大神”跑者的训练计划,他们的计划可能很详细、很完美,但不一定适合你。
堆跑量是不理智的行为,成绩对于普通跑者来说,好则继续努力,差也别太较真,更别跟别人攀比,别人说你是“垃圾跑量”,就让他说去吧。
就像金庸先生说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
做好自己,享受跑步的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