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估肥胖风险时,脂肪总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首要指标。 体内脂肪适量且分布均衡能有效维生理功能,但如果过量堆积,则会转变为“健康杀手”。
![]()
三类脂肪堆积最伤身
皮下脂肪
位于皮肤真皮层下方,遍布全身,尤其在腹部、臀部和大腿处较集中,核心功能是储存能量,为身体保温、缓冲外界冲击,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从占比来看,正常成年男性皮下脂肪约占体脂总量的80%~90%,女性比例略高。若其超出合理范围,不仅会影响体形美观和运动能力,更会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加重代谢负担,成为一系列健康隐患的初始诱因。
内脏脂肪
位于腹腔内,围绕着肠道、肝脏、胃等器官,主要作用是支撑内脏、保护器官免受外力撞击,并储备应急能量。正常成年人内脏脂肪应占总体脂的10%~20%。
![]()
长期超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干扰代谢功能,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异位脂肪
当人体能量摄入持续过剩,皮下与内脏脂肪组织的储存能力达到饱和,多余脂质便会“溢出”,形成异位脂肪。这类脂肪的特点是出现在了本不该堆积脂肪的部位,从而直接干扰所在组织的正常功能。
以肌间脂肪为例,它是异位脂肪的典型代表,藏匿于骨骼肌纤维之间,会阻碍胰岛素信号传导,降低肌肉对糖分的响应能力,导致肌少症和糖代谢异常。这种情况在肥胖、糖尿病患者及老年群体中尤为普遍。
发表于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的一篇研究还证实,腿部肌间脂肪的堆积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
注意: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的分布,比单纯的体重、总脂肪量更能预测疾病风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看起来不胖”的人仍可能患上高血脂。
科学减脂才能保持活力
不要节食减重
采用节食减重,确实体重下降快,但是体型并不一定能改善。因为这种减重方式会造成肌肉蛋白质的分解,体内的脂肪比例反而会上升。
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
建议每天或每周5天以上都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隔天1次,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力量训练,在日常锻炼中加入力量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是促进肌肉生长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可以促进肌肉对脂肪的燃烧效率,提高运动的减重效果。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中的蛋白质代谢就会出现“负氮平衡”,人的基础代谢率将会明显下降,形成“易胖难瘦”的体质,以后即便少吃,也很难瘦下去,稍微多吃一点则会发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瘦肉、水产、蛋、奶制品、大豆制品等。
最后,除了上述三点,减重过程中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作息、不熬夜、戒烟、限酒等。
本文综合自:
①生命时报2025.11.05《脂肪堆在哪最危险?内分泌医生点名3个位置》
②光明网2025.05.20《科学减重这样做 减掉脂肪保持活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