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行走治愈了》作者是英国作家安娜贝尓•斯特利茨。本书就是教人怎么走路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作者在大学刚毕业的年纪,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辆小轿车,之后无论去哪里都开车,几年下来,肚子大了,屁股肥了,圆肩驼背,肌肉僵硬,浑身酸痛,稍微一动就大喘气,而且心理状态也不好,很容易焦虑和不安。相信这种经历你也有过,这时候你会意识到:是时候改变自己,运动一下了。
![]()
当你行走起来,你的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医学研究发现,每天出门溜达一会儿,血液里足足522种代谢物的浓度都会跟着发生变化。这些代谢物就像你的几个管家,有的忙着调节心肺功能,让呼吸更顺畅、心跳更有力;有的直接跑到大脑里,和神经元交流,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反应。
更神奇的是,走路还能给大脑充电,经常散散步,记忆力会变好,灵感也更容易冒出来,情绪也会跟着明朗起来,连思考问题都感觉更丝滑。
行走甚至能影响下一代,研究人员发现,处在育龄期经常运动的人,生出来的宝宝抵抗力明显更好;有运动习惯的准妈妈更厉害,她们的母乳里会产生一种特殊化合物,能大大降低宝宝未来得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作者告诉我们,在冬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可大错特错。只要在合适的低温环境里待上一阵子,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会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在寒冷天气下,人体会产生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组织堪称人体燃脂界的超级引擎,脂肪代谢效率远超肌肉组织等其他身体组分。
![]()
走路的时候记得闭上嘴,放松舌头和脸蛋,用鼻子慢慢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呼气。走得快起来时,你会觉得这样呼吸有点难,但只要专注点,好处可不少呢,像不容易感冒、浑身有劲儿、心情也会变好。 你可以尝试慢慢深呼吸:吸气5秒,呼气5秒,这样来回做,这就叫“5:5呼吸法”。
行走多长时间合适呢?是越久越好吗?作者说,不多不少,12分刚刚好。即便是看似短暂的12分钟步行,也能通过调节代谢物水平对身体产生连锁积极影响。这种短时间运动带来的代谢调节效应,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而言尤为重要,毕竟每天抽出12分钟散步远比挤出1小时锻炼更容易实现。
![]()
在你熟练掌握正确行走的姿势以后,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意改变,比如边跳舞边行走。心理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发现,在步行过程中融入跳跃、歌唱等趣味元素,能显著提升个体的生命活力感与生活满意度。
澳大利亚与德国科研团队于2006年开展的联合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现象:长期饲养宠物者的就医频次显著低于普通人群,整体健康状态也呈现更优趋势。研究数据显示,养狗者每日平均比非养狗者多进行30分钟身体活动,比如抱举宠物、俯身喂食、拉伸牵引等日常动作的频次也明显更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