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清,浙江湖州市辖县,一个身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小城。近来几天,小城最大的新闻是,县里一家位置偏僻的面馆上了人民日报官微。
因毗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29岁的面馆老板娘陈金雁为肿瘤重病患儿开设了一份“隐藏菜单”。300多人的订餐群,自有一套严苛标准的“病号饭”:少油少盐不放味精料酒、食材新鲜、软烂清淡;只要说上一句“二号楼”的暗号,就心照不宣地打折,还免配送费、免打包费。
她与患者素不相识,却竭尽所能,守望相助。一份风雨无阻的送达,让孩子们煎熬的治疗路上,多了一份踏实温暖的力量。
![]()
陈金雁在记录患儿家长的要求。 受访者供图
缘起:一条私信与一把“伞”
“隐藏菜单”的开启由来简单。今年4月,陈金雁的面馆社交账号突然弹出私信询问:“孩子想吃炒面,能送吗”“送哪里”“儿院二号楼”……
这个地方陈金雁此前从未踏足过,这里设有血液肿瘤中心,那些患有白血病、神经母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患儿在此接受治疗,周期漫长。
陈金雁不喜欢医院。她的父母都是医院常客,父亲陈有良癌症晚期多发转移,母亲胡四莲肾衰。她甚至不愿意在吃饭时查看父亲递来的复查报告,“不想看,也不敢看。”但当听到家长“孩子离不了人,你能不能送到病房来”的恳求,她下意识想摇头,拒绝的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张不了口。
“感同身受”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陈金雁刚为人母,女儿小满才过周岁;而她的父亲,同样是癌症患者。“我爸一个人从德清去杭州化疗。早上6点的动车,排针再排到中午,他不会点外卖,又走不开。”得知父亲几乎都是饿着肚子在化疗,陈金雁疼在心里。
二号楼难道不能点外卖吗?据陈金雁观察,能点,但只送到医院大楼的外卖柜,依然需要家长下楼自取。而自家小店位置虽然偏僻,凭借现炒浇头,食材用心,开业以来生意一直红火。“堂食都忙不过来,真的要送餐吗?”
![]()
陈金雁的丈夫在炒菜。受访者供图
全家人亲力亲为的店,为了节约成本,陈金雁甚至咬咬牙,不请店员。“人力是最贵的。”她算过一笔账。若经营之外再给孩子们开“特餐”,等于需要调配一个人手来回取送,还不要配送费的话,四舍五入就是赔本买卖。
陈金雁并不掩饰自己作为生意人的真实想法。“开门迎客,谁会想赔钱呢?一开始做这件事,内心就是纠结的。”但一想到父亲当年在ICU抢救时的高额花费,是依靠朋友、客户甚至陌生人的一笔笔捐款,这个家庭才得以撑过那段至暗时刻。“现在我有一点能力了,也想给别人打‘一把伞’。”陈金雁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帮帮他们。
![]()
患儿们的订单,“2”即代表来自2号楼。受访者供图
暗号:一份善意的共情与承诺
身为癌症患者的家属,病号能吃什么,陈金雁很有发言权。化疗后患者大都抵抗力弱,餐食首要就要干净,食材得新鲜,还得少盐少油,不放味精、料酒,有些还不能吃酱油。
她亲力亲为去做菜、去送。怕饭冷,用泡沫箱装。一个大泡沫箱装满,20多份饭菜超过了20斤。患白血病的孩子每天做骨髓穿刺治疗有先后顺序,但医生要求,手术后3个小时才能进食。这意味着大家的饭点很难统一。最多的一次,陈金雁一个中午往二号楼跑了五趟。
![]()
陈金雁曾为孩子们的饭捏过可爱形状,但后面发现这样量不够。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还会给米饭捏个‘小熊头’的可爱造型,想着漂亮一点,哪怕孩子化疗后没胃口,也能多吃两口。”但家长们有点支支吾吾的反馈让陈金雁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量有点少了。”
她的细心被群友们看在眼里。小同(化名)因白血病在院治疗一年有余,她的妈妈是最早一批接触陈金雁的顾客。“孩子很喜欢吃,老板娘心好、手艺也好。”小同妈妈说起那份远超正常份量的青菜肉丝面——都够母子俩两个人吃饱,还有随菜赠送的煎鸡蛋。
患儿源源(化名)的爸爸第一次点河虾面时,就被面和虾分量惊了。他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没有特意嘱咐老板多放,但她特别舍得。“很感谢,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碗面,也是一份来自外界的支撑。”
慢慢地,陈金雁的“隐藏菜单”被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知晓:面馆老板娘可以做一些外面菜单上没有的菜:鱼丸汤、卤牛腱、黄瓜炒沼虾……这些菜孩子化疗后也能吃,干净,味道不错。截至6日发稿前,当初只有5人的“2号楼送餐群”,已增加到346人。
![]()
“隐藏菜单”中的卤牛腱。受访者供图
谁喜欢吃菜、谁的炒面得炒干一点、谁点餐时饭量要给足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对方不用提,陈金雁都门清。“为了孩子治病,大家都不宽裕。只要店里有的,我能给的,都可以尽量满足。”
好记性当然也有烦恼。有普通顾客线上嘟囔陈金雁格局太小。“给好评送饮料,说一个人只能参加一次,老板娘记得住每个顾客的脸,避雷!”但就是这个看似有点计较的老板,在偶然得知二号楼有位小朋友罹患神经母细胞瘤,孩子的母亲正在用水滴筹募集六万元治疗费用,送饭时她悄悄地塞去了200元。
陈金雁还给ICU送过餐。ICU门口没有板凳,她亲眼目睹一对父母为了省钱给孩子治病,直接睡在地上过夜,连租一张陪护床的费用都想省。她看得心酸,忍不住对孩子母亲说:“这碗面不收钱,以后你们来店里吃,一律免费。”
可那对父母再也没出现过。或许是,他们想守住这个家庭最后的体面,又或许,他们的孩子已经走了。
![]()
一些患儿家长给出的好评。 受访者供图
这份没有送出的善意也让陈金雁更加坚定,热乎乎的饭菜要在还没冷的时候,尽快、准确地送达。“那个我捐过款、患神母细胞瘤的小朋友在上周去世了。”
这就是陈金雁要定下听到暗号“二号楼”就打折的原因。她怕患者家属面对帮助会不自在,又担心自己不能及时辨别求助的人。“有家长来店我没认出来,她发现买贵了,转头问我,怎么别人的菜要便宜些?”也有普通顾客带着口罩,陈金雁误以为对方是患儿家长,开口询问“你孩子是不是在儿保住着的,在生病?我给你打个折”,对方拧起眉头,眼露不快,扭头就走。陈金雁这才意识到:“得罪人了。”
![]()
送到2号楼面。受访者供图
心声:少夸夸我,多帮帮他们
这一年,陈金雁不是没有想过放弃。
在经营面馆之前,她和丈夫陆佳良在杭州从事电商,为了才出生的女儿和生病的父亲,她放弃了杭州两万元月薪的工作回到德清,与丈夫一起共同开店。
“我其实没有那么大公无私,送的餐都是收钱的,也没有免费。”面对采访,年轻的老板娘反复强调,这些特餐并非天天都有。“掌勺是丈夫和弟弟。饭点太忙时,浇头面都要让顾客等半小时以上,我们实在腾不出灶和人手去炒菜。”
即便不影响日常经营,“隐藏菜单”的饭菜和配送依然占据了陈金雁和家人很多时间和精力。丈夫陆佳良曾经很不能理解。脾气好的他曾怒气冲冲对妻子说:“店里就那两三个人,都在‘打仗’了,你还跑出去送饭。”
![]()
陈金雁的母亲抱着泡沫箱送餐。 受访者供图
陈金雁的父母心疼女儿,看到她实在太忙,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都来主动搭把手。父亲去杭州化疗后会急匆匆赶回店里帮忙,而身高只有1米52的母亲,经常抱着大大的泡沫箱,在医院、面馆之间来回奔波送饭。“从4月到现在,我妈就休息了10月1日国庆节一天。”陈金雁说。
实际上,很多时候陈金雁也觉得吃力,但支撑她走下去的理由很简单。“做完化疗十几天没有胃口了,就想吃你们家的小馄饨”“他说你们家的炒面冷了都好吃”“鱼丸汤好喝, 喝完啦”……
![]()
6日中午要送的餐。受访者供图
看见小孩子喜欢吃她的饭,听到家长们感激的话语,陈金雁觉得:“哎呀,我又可以了……”她说,哪怕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微小,但只要能帮到患儿家庭,她就愿意继续做。“我也必须要做。”
陈金雁周边人的态度也在变化。从开始不赞同到现在全家人都支持,丈夫陆佳良再没有提出过异议。他把自己的态度默默地炒进了每一份“隐藏菜单”的菜肴里。他只说,希望这样的订单少一些,因为这说明“生病的孩子少一些了”。
走红后,来自网友的点赞和夸奖更是雪花般纷至沓来,有人给陈金雁单笔转账千元,说给孩子们“加个鸡腿”,陈金雁照做。突如其来的走红让她有点意外,但又异常清醒。
![]()
二号楼送餐群里已有340多人。 受访者供图
她守着一方小小的面馆,在灶台与病房之间无声地穿梭。她所坚守的,于病童,是一个“放心吃”的承诺;于家属,是一个“2号楼”的温情暗号,于人间,是从稀碎寻常中生长出来的滚烫善意。
采访最后,陈金雁反复给上游新闻记者强调:一是请不要再宣传她的面店,“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人如果再多,会慢待了到店的顾客;二是请好心的网友不要再寄米面粮油和转账了。”她说,患儿的特殊餐食并非免费,这本就是她们应该负担的成本。“如果可以,我希望有公益组织能关注浙大儿院里那些因孩子患病陷入困境的家庭,帮帮他们。这就是我最想对媒体说的话。”
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