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0月28日,在廊坊开发区艾力枫社高尔夫花园健康食堂内,工作人员为就餐老人端来热气腾腾的粥。
今天五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社区老年食堂的看法,既有支持的理由,也有顾虑的问题,让我们看到老年人对用餐方式的核心需求——“便利、舒心、可控”。老年食堂解决了独居老人“做饭难”、高龄老人“饮食健康”、活跃老人“社交需求”三大痛点,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个性化不足”“便利性不够”“信任度待提升”是当前老年食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为后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老年食堂给老年人多一种“灵活选项”——能做饭时在家做,不想做饭、身体不适时去食堂吃,既保留自主性,又能享受照顾。希望社区能结合老人们的建议,优化菜品、服务和配套,让老年食堂真正成为老年人的“暖心厨房”。
主持人:随着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完善,“老年食堂”成了不少社区的新设施。今天咱们就围绕“社区老年食堂用餐”这个话题,邀请五位老年朋友分享真实想法。
清风徐来(72岁,退休中学教师):我肯定会去社区老年食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饮食适配性,我和老伴儿牙口都不好,牙龈萎缩后嚼硬菜费劲,自己做饭总担心盐、糖控制不好——之前医生叮嘱要低盐饮食,但在家炒菜凭感觉总掌握不准。要是老年食堂能按老年人需求,把菜做得软烂些、少盐少糖,比如清蒸鲈鱼、冬瓜炖豆腐这类菜,对我们的健康太友好了。二是省时省力,现在每天买菜、洗菜、刷碗一套流程下来,腰和膝盖都累得慌,去食堂吃能省不少事,还能和老邻居边吃边聊,比在家冷清吃饭热闹多了。
晚霞红(70岁,退休社区护士):我一个人住,最头疼的就是做饭“量难把控”——做一个菜不够吃,做两个菜吃两顿就不新鲜,扔了可惜,吃了又担心肠胃不舒服。上次社区试运营老年食堂,我去吃了一次,一荤一素一汤才12块钱,比自己买肉、买菜划算,关键是不用剩菜。而且我有轻微关节炎,冬天洗菜、刷碗手沾凉水就疼,去食堂吃现成的热乎饭,能少受不少罪。另外,我之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知道老年人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食堂要是能搭配好蛋白质、膳食纤维,比我自己瞎做饭更科学。
乐活老张(65岁,退休国企工会干事):我不仅会去,还会拉着老伙计一起去!对我来说,老年食堂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社交平台。我平时爱交朋友,之前在工会就喜欢组织活动,现在退休了,去食堂吃饭能认识不少老街坊,吃完还能一起下下棋、聊聊退休金政策,比自己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要是食堂能搞点节日活动,比如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那吸引力就更大了。而且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他总担心我一个人在家做饭不安全,去食堂吃,他也能放心些。
主持人:感谢三位嘉宾的分享,大家从健康适配、便利成本、社交需求三个角度,说出了选择老年食堂的核心原因,很贴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接下来,我们听听岁月静好和松柏常青两位嘉宾的想法。
岁月静好(68岁,退休企业文员):我和老伴儿现在还能做饭,暂时不会常去食堂。首先是口味问题,我老伴儿爱吃我做的红烧肉,每次我都会放冰糖、八角慢炖1个小时,肥而不腻,食堂的菜要照顾大多数人,肯定做不到这么“私人定制”。其次是距离问题,我们社区没有食堂,去别的社区又有点远,走路要25分钟。我老伴儿有轻微高血压,刮风下雨出门不太方便。还有一点,我总担心食堂的卫生——比如食材新不新鲜、餐具消没消毒,自己在家做能亲眼看着,心里更踏实。
松柏常青(75岁,机关后勤退休人员):我年纪大了,更习惯在家吃饭。一是方便快捷,我平时饮食清淡,早上喝小米粥、吃煮鸡蛋,中午炒个青菜、蒸个鸡蛋羹,10分钟就能搞定,没必要特意去食堂。二是成本问题,我退休金每个月3800块,要留一部分看病、交物业费,虽然食堂饭菜不贵,但一天两顿下来,一个月也得300多块,自己买菜做饭能省一半。三是时间问题,我晚上睡得早,吃饭也早,上次问过社区食堂,晚饭要五点半才开,等开饭就饿过头了,不太适合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