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高薪养不出忠诚,终究喂饱了白眼狼!”当年董明珠对人才流失的痛斥,如今在华为这起案件中被彻底验证。
一起牵出14人锒铛入狱的芯片泄密大案,揭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盗窃风暴,而核心人物张琨的身份令人震惊。
![]()
他出身北大,却早已加入美国籍,在华为任职期间年薪加股权收益轻松突破千万大关,是名副其实的技术精英。
本应享受优渥生活的他,却在离职后走上背叛之路,不仅自己窃取核心技术,还拉拢13名前同事集体叛逃。
自以为能悄然脱身的他,最终迎来法律的重拳制裁,结局令无数人为之拍手称快!
![]()
半年研发出顶尖芯片?奇迹还是骗局?
2021年9月,南京尊湃通讯举办了一场高调发布会。创始人张琨手持所谓“自主研发”的Wi-Fi 6芯片登台亮相,宣称其性能超越华为同类产品达30%以上。
这一消息迅速引爆资本圈,小米与高榕资本毫不犹豫注资3亿元,公司估值一夜飙升至15亿,成为国产芯片领域的新星。
![]()
然而,当这条新闻传到华为海思研发中心时,技术人员的第一反应却是质疑。Wi-Fi 6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核心模块,涉及OFDMA多用户接入、MIMO空间复用等复杂架构。
华为为此投入整整三年时间,累计烧掉9亿元研发经费,才逐步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而尊湃通讯成立仅七个月就实现“弯道超车”,这种速度根本不符合芯片行业的客观规律,立即引起内部警觉。
![]()
为查明真相,华为团队购入尊湃芯片进行逆向拆解分析。经过深入比对发现,该芯片竟有40项核心技术点与华为专利高度重合,相似度高达90%以上。
更离谱的是,连源代码中的文件夹命名方式、注释风格、变量定义习惯都如出一辙,甚至连一个不起眼的调试标签都完全一致。
这些细节让调查人员确信:这不是巧合,而是赤裸裸的技术剽窃。
![]()
600万年薪也拴不住的野心家
这场风波的源头,正是张琨本人。故事始于2019年,彼时美国对华为实施全面芯片封锁,台积电断供,EDA软件受限,整个供应链陷入危机。
关键时刻,海思芯片被迫提前转正,数千名工程师夜以继日攻坚克难。
![]()
张琨时任华为21级技术总监,是Wi-Fi 6项目的核心负责人之一,掌握着从架构设计到物理层实现的全部关键技术。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拥有中科院和美国高校的硕士学历背景,在业内堪称顶尖人才,待遇自然水涨船高。
![]()
可就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刻,他非但没有共渡难关,反而动起了私心。他认为凭借手中掌握的技术资源,完全可以另起炉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在他看来,这些可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设备的芯片技术,市场潜力巨大,单靠技术变现就能带来数十亿回报。
![]()
于是,他开始秘密布局,准备将华为多年积累的研发成果据为己有。他知道单打独斗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信息转移,必须组建一支“核心团队”。
他首先联系老部下刘某,开出双倍薪资承诺,并许诺未来期权分红。面对收入翻番的诱惑,刘某很快动摇,毫不犹豫选择追随张琨另立门户。
![]()
随后两人联手挖角,接连策反三名华为关键岗位的研发骨干。他们利用熟人关系网层层渗透,最终集结了14名具备核心技术权限的员工,组成所谓的“创业天团”。
这支队伍几乎囊括了Wi-Fi协议栈、射频设计、基带算法等多个核心环节的技术专家,堪称一次精准打击。
![]()
精密实施的“蚂蚁搬家式”泄密
为了规避华为严格的保密系统,这群人设计了一套极其隐蔽的数据外传方案,如同蚂蚁搬家般缓慢而持续地搬运机密资料。
他们在深夜加班时段,趁无人注意之际,用手机对着电脑屏幕连续拍摄数十张设计图纸,再通过加密渠道发送出去。
![]()
对于无法直接截图的代码库,他们将其拆分为数百个微小压缩包,借助智能手表这类低风险设备分批传输,避免触发安全警报。
部分无法电子化处理的关键参数,则采用最原始的方式——躲在茶水间或楼梯间,手写记录在笔记本上,一页页抄录下来。
![]()
更有甚者玩起“双重身份”:白天按时打卡上班,表现得勤勉敬业;晚上则马不停蹄赶往尊湃实验室,利用当天盗取的新数据进行芯片调试。
为掩人耳目,他们在新公司注册时使用化名挂职,企图切断与华为之间的关联链条。
![]()
所有窃取的技术文档都被上传至境外服务器存储,他们自认为手段高明、天衣无缝,殊不知每一步都在监控之下。
那些过分雷同的技术细节,就像刻在脸上的罪证,终将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
真相败露 无一幸免
华为在发现异常后迅速启动内部审计并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通过技术追踪,很快锁定位于海外的服务器节点。
经专业比对,服务器内存储的工程文件不仅内容与华为原始文档高度一致,连目录结构、版本编号、备注语句都如复制粘贴一般。
![]()
面对铁证如山,张琨仍试图狡辩,声称相关技术源于他在高通工作时期的积累,与华为无关,所谓的相似只是行业通用做法。
但警方早已掌握更多决定性证据:包括他通过可穿戴设备传输数据的日志记录、在办公区私下会面的监控视频、以及多人同步删除历史操作的行为轨迹。
![]()
这些证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闭环,彻底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曾经自信满满的“天才创业者”,最终只能低头认罪。
2025年7月,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款三百万元,并被禁止在未来五年内从事集成电路相关行业。
![]()
其余13名涉案人员均受到相应惩处,刑期介于两年至四年之间,罚款金额从五十万元到两百万元不等,全部依法追责。
曾被捧为“国产芯片希望”的尊湃通讯顷刻崩塌。公司账户遭冻结,资产被查封,非法获取的技术资料被强制销毁。
![]()
走进昔日喧嚣的办公楼,只见空荡工位遍布灰尘,地上散落着未及收拾的宣传册,上面印着“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等讽刺意味十足的标语。
当初吹嘘要“引领中国芯崛起”的豪言壮语,如今不过是一场建立在窃取之上的虚假神话,在法律面前轰然倒塌。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