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兄弟公司还在挣扎,保利置业怎么就成了黑马?
“不管黑马白马,跑出来就是好马”。
在保利发展业绩亏损、投资收紧、预判谨慎的同时(详细分析可见昨天的文章:),兄弟公司保利置业却“成功逆袭”。
最近,保利置业的好消息不断。
销售端:10月28日,保利置业发布三季度财报,1-9月营收227.59亿元,同比增长82.13%,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200%。
融资端:10月23日,保利置业宣布启动2025年第四期公司债券的发行工作,本期债券注册金额高达70亿元,实际发行金额不超过10亿元,最低票面利率仅2.20%,且发行全靠信用,未设置增信措施。
投资端:10月20日,在上海今年第八批次土拍中,保利置业以26.12亿元竞得本批次热度最高地块——东外滩地块,溢价率14.69%,强势补仓上海中环稀缺住宅用地。
9月30日,中金发布报告,首次给予保利置业“跑赢行业”评级。
年初还被我们归为“尴尬二梯队央企”的保利置业,怎么突然就成黑马了?
据我们观察,保利置业实现逆势增长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变——从传统的“以销定投”转向“搁置存量、发展增量”。
据保利置业半年报数据,其上半年拿地所花金额约为337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1.26(去年同期投销比仅有0.36),投资力度大幅提高,且在上海、杭州和广州三个核心城市的投资占比达到了88%,投资明显向高能级城市调仓。下半年,保利置业拿地依然大手笔,除了上海,在杭州也再度溢价补仓。
保利置业高管曾表示:目前很多核心一二线城市某些板块,存在确定性的操盘逻辑,比如连续几年没有供应新土地、没有新规产品,改善产品就存在机会,而如果地块周边3、5公里供求关系合理,房企只要把客群、客研做透,做出高品质好房子,大概率就能引爆市场。而且这种结构性机会是存在且多发的,保利置业已在上海、深圳、武汉等多地都验证成功。
如上海闵行梅陇春申板块的保利海上印项目,今年4月曾以7.91万元/㎡的板块新高均价入市,首开104套房源仅1小时即售罄,创下今年上海外环外首开去化速度的纪录;6月二批次加推开盘当日再度售罄;深圳宝安中心区保利瑧誉府获项目,8月项目首开实现销售约3亿元,去化率达到96%。
显然,精选核心城市已经成为保利置业的主要投资战略,而“行业趋势前瞻研判,回归核心区域,聚焦小板块、小市场,点状精准拿地”已经成为保利置业这一轮能弯道超车的关键策略。
实际上,最早通过“搁置存量、发展增量”走出漂亮“回归线”的房企是金茂,我们早在今年2月期的《晨光地产行研》【搁置存量,做强增量,无法去杠杆——万科危机和三家应对优异企业的对比思考】篇中就对其有过分析,并明确提出,在经营性现金流枯竭、存货滞重且不断贬值等困局几乎不可解的情况之下,房企真实的去杠杆或妄谈去杠杆都是不合适的,唯有搁置存量、做强增量,才是真正的赢取之道。
在今年8月期的《晨光地产行研》中,我们就已经观察并提出:保利置业已经通过“搁置存量,发展增量”的策略路径渐入佳境。
如今,保利置业的发展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业绩逆势增长,企业财务状况也在优化,三条红线指标首次达到绿档,最近还开启了“产品领先”新战略,试图通过“拿对地成功一半,做对产品成功另一半”的策略,赢得长足发展。
对此,我们十分期待!
宏观是遥远的、中观是直白的,而个体是复杂的。当多数人困于模糊的大环境时,那些勇于求知、敢于试错的人,已在黑暗中为自己辨明了前路。
02
香港房地产“量价齐升”的经验内地可以复制吗?
见贤思齐焉。
最近几个月,香港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关于香港房地产市场“V字”走势的预判,正在被市场证实。预判详细内容可以参看我们在今年7月份写过的文章
根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数据,至今年2月,香港住宅市场已经历了七年下跌,房价从峰值下跌已近30%。但2月之后,香港楼市开始反转。
从今年2月至9月,香港一手住宅成交量连续8个月突破千宗,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长连续破千宗的成交周期。10月数据虽然还没有出,但显然会进一步延续单月成交逾千宗的走势,价量齐升的趋势已然明确。
同时,二手房市场也呈现复苏态势,美联物业研究报告显示,近期多个热门屋苑成交量连续上升,买家入市意愿增强,市场氛围逐步转向积极,预计10月二手房成交量突破4000宗,延续稳中向好的走势。
价格方面,8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已连升5个月,正处于低位回升阶段。此外,租赁端亦表现积极,租金已连涨9个月。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截至今年8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数已连续上涨9个月,升至198.7点,创6年新高。
香港楼市是如何实现企稳的?
从2022年人才引进,到2024年“撤辣”开启政策松绑,再到今年5月的“降息”,香港楼市复苏背后,是“政策松绑消除交易阻力、利率下行改善支付能力、人才新政补充刚需底盘”三者的共同作用,不过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024年2月,香港全面“撤辣”开启政策松绑序幕,“撤辣”之后2月内香港楼市“量价齐升”,但全面撤辣4个月后,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已逐步减少。到了2024年二季度,香港住宅成交量再次开始走弱,单纯政策放松对楼市的拉动效果远低于预期,市场需要新的催化剂。
今年5月,利率下降成了香港楼市回稳的“催化剂”。彼时,香港金管局向市场注入1290亿港元流动性,推动1个月期HIBOR从3.98%跌至0.58%。“政策松绑+流动性宽松”的组合,直接将按揭利率压至租金回报率以下(当前租金回报率达3.6%,超过3.5%左右的按揭利率,理论上可以实现“以租养贷”),香港楼市开始出现明显企稳迹象。
而早在2022年就启动的人才新政,则完成了香港楼市的“刚需补位”。截至2025年6月,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已吸引超22万人抵港,还有10万人获批,这批新市民的居住需求成为市场“压舱石”。据悉,通过人才计划来港的人群,普遍因“低利率+置业补贴”提前实现购房计划,为香港市场提供了持续的购买力。
在内地市场渴求企稳的当下,我们忍不住想知道,香港楼市止跌回稳的经验内地可复制吗?具体又该如何借鉴?
我们在此提供了方正证券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以下内容来自方正证券)
值得直接借鉴的经验有四点:
一是政策工具的“梯度化”设计。香港以印花税为核心调节工具,通过“全额豁免→阶梯税率→固定税率”覆盖不同价位物业,内地可参考建立“刚需零税费、改善低税费、豪宅正常税费”的梯度体系,避免“一刀切”式松绑。例如对300万以下刚需盘免征契税,对1000万以上豪宅恢复原有税率,既支持刚需又防范投机。
二是利率传导的“畅通化”机制。香港通过“美联储降息→金管局跟进→银行按揭利率下调”的直达路径,内地可进一步打通“LPR下调→银行加点下降→按揭利率落地”的堵点,例如对首置房贷实施“LPR-100基点”的定向优惠,确保政策红利真正传导至购房者。
三是需求端的“分类化”激活。香港将“撤辣”与人才新政结合,内地可针对新市民、青年人才推出“购房补贴+利率优惠+税费减免”的组合包。例如深圳、上海等人才密集型城市,可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购房补贴,叠加首贷利率优惠,精准转化潜在需求。
四是供需的“匹配化”调节。香港发展商根据政策与利率信号调整供给结构,内地可通过“土地出让限价+户型比例要求”引导开发商聚焦刚需产品,同时加快核心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块供应,匹配通勤需求。
需本土化改造的关键点:
一是强化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制。内地需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避免过度依赖市场调节,确保住房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二是区域差异化政策。长三角、珠三角可借鉴香港“核心区+潜力区”模式,三四线城市则应聚焦“去库存+稳就业”,避免盲目复制利率刺激政策。
可以说,香港楼市的修复路径为内地提供了“精准施策、系统发力”的核心思路,但必须结合内地“市场规模大、区域差异显著、保障房体系需完善”的特点进行本土化适配。
03
杭州的房地产已经“卷”到电梯厅
更快、更高、更强。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标杆城市,杭州在产品竞争上的激烈程度,堪称“卷王中的卷王”。进入不限价时代后,杭州在新房设计出现很多创新做法。
最近,杭州新房在卷完公区、外立面、架空层之后,开始卷到电梯厅——目前市场上不少开发商通过“类一梯一户”的设计,在电梯厅下足功夫,变相增加使用面积。
实际上,“类一梯一户”其实就是两梯两户,只不过和一般的两梯两户设计相比,最大区别是电梯厅做了分隔,两户人家的入户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能做到电梯独立入户的效果,私密性更好。
![]()
杭州一在售项目“类一梯一户”设计示意图
据悉,目前“类一梯一户”的做法在杭州不限价楼盘中已经非常普遍,东新、安琪儿、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南、之江、云城、下沙等板块,“类一梯一户”的设计几乎成了改善住宅的“标配”。部分项目大户型电梯厅使用面积,甚至有一间房的大小。
更卷的是,卷完“一梯一户”,景观式入户门厅(也有称“入户光厅”)设计也开始在开发商当中流行起来,尤其是改善大户型。
景观式入户门厅和常规的“类一梯一户”的区别在于,景观式入户门厅设计并非密闭空间,而是拥有独立采光、自然通风的全明空间,如同家门口的一个观景厅。
目前,不同项目在入户光厅的做法上有所不同,有的是敞开式,用玻璃栏杆做围挡,更像转角阳台,有的则通过落地窗,打造出一个全明空间,后期可改造空间很大。如下图所示,你敢相信这是电梯厅?
![]()
实际上,杭州这种“类一梯一户”的创新排布形式,便是通过巧妙采用贯通梯、中间隔断、户型调整等方法,提高了附赠面积的可利用空间,使得业主整体居住动线更加纯粹,通过增强业主归家的私密感与舒适度,提升了项目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电梯厅其实属于公共空间,计入公摊面积。而“类一梯一户”的做法其实是在“偷面积”被封堵的当下,变相为业主增加使用空间。如有项目就通过入户电梯厅空间的使用,让室内得房率约80%的户型,实现了约97%的使用面积。
显然,在当前不限价以及好房子品质导向的背景下,开发商在配套投入、产品创新上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在向往“住的好”的路上,杭州“卷”出来的经验或许值得其他城市参考。
『 产品介绍 』
《晨光地产行研》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从国际视野、金融趋势、城市运营、财政运营、企业运营等多维度
全盘监测地产行业运行态势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高质参考
帮助企业管理者洞察趋势,制胜未来!
数年打磨成型,获江浙沪派系房企高管盛赞
是房地产投资者必读的战略内参
市场瞬息万变,抓住关键信息,就能抓住发展机会
更多讨论,请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请戳小程序 FOCUS地产战略
![]()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