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品牌更名,牵出巨头对即时零售终局的生死竞速。
最近,不少用户发现,陪伴他们多年的蓝色图标“饿了么”,悄然换上了“淘宝闪购”的橙色新装。 slogan也从曾经的“饿了就要饿了么”转为更接地气的“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
![]()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有人感慨“青春结束了”,也有业界专家分析,“这是阿里酝酿多时的战略整合”。
其实,名字变更的背后,远不止是图标颜色的转换。这是一场关于流量、运力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是阿里在即时零售战场上,对美团、京东发起总攻的号角。
品牌变身:从“蓝骑士”到“城市骑士”
如果你最近在街头看到身穿橙黑工服、而非经典蓝衫的外卖员,不必惊讶——他们或许正是从“饿了么骑士”转型而来的“淘宝闪购城市骑士”。
这场品牌变身早有预兆。从2025年4月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到7月官宣500亿元补贴,再到10月骑手服装、App图标逐渐“橙色化”,阿里在一步步地给用户做心理铺垫。
![]()
灰度测试期间,部分用户已体验到全新界面。除了名称变化,服务内容也悄然扩容——从餐饮外卖延伸到日用百货、数码产品乃至美妆护肤,真正向着“万物皆可即时达”迈进。
饿了么客服的回应:“淘宝闪购属于饿了么旗下的一个业务。”这种微妙表述,恰似在诉说两个品牌过渡期的缠绵与纠葛。
当然,对普通用户而言,改变似乎仅限于表面。订单照常配送,红包依然到账,唯一不同的是,那个曾经专属于“饿”时刻的蓝色图标,正被更具包容性的橙色标志所取代。
战略转向:饿了么为何甘当“幕后英雄”
诞生于2008年上海交大宿舍的饿了么,曾开创了中国“第三种就餐方式”。从校园创业项目到行业巨头,它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的整个发展历程。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饿了么面临着一个尴尬局面:品牌认知过于集中在“外卖”领域。在用户心智中,饿了么等于点餐,而点餐只是即时零售的一个子集。
与此同时,淘宝闪购的表现却令人惊喜。上线6天日订单突破1000万,8月峰值达1.2亿单,拉动手淘日活增长20%。这些数字让阿里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Q2财报电话会中明确表态:淘宝闪购已成为“即时零售战略核心载体”。月度交易买家达3亿,日均活跃骑手超200万,较4月分别增长200%和300%——这样的增长曲线,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
于是,战略调整变得顺理成章。饿了么从“前台品牌”转型为“后台服务商”,将其成熟的骑手网络、商家服务体系和技术能力,全面注入淘宝闪购的生态中。
有时候,放手不是退缩,而是为了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即时零售:巨头的下一个万亿战场
这场品牌更迭背后,是一个正在爆发的巨大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2030年有望冲击3.6万亿元。这片蓝海,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不容有失的新战场。
今年以来,各家的动作说明了一切:
美团闪购联合上万个品牌共建“官旗闪电仓”,首次以线上线下双渠道参与双十一;京东将即时零售纳入大促范围,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动;而阿里则通过淘宝闪购,将饿了么的运力、菜鸟的供应链和淘宝的流量全面打通。
![]()
即时零售的竞争,早已从街头巷尾的补贴大战,升级为供应链、生态协同与技术实力的全方位较量。
淘宝闪购的迅猛增长,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高频打低频”的策略。通过外卖这一高频需求引流,带动百货、数码等低频但高毛利商品的销售,形成业务闭环。
而随着菜鸟供应链的加入,淘宝闪购在3C数码、服饰等高客单品类上的履约能力得到强化,为迎战“双十一”这种大促节点做好了准备。
品牌命名: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
从“饿了么”到“淘宝闪购”,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
“饿了么”这个名称生动形象,却也因此画地为牢——它天然地将品牌局限在餐饮场景。而“淘宝闪购”则更具包容性:“淘宝”承载着“万物皆有”的用户认知,“闪购”则强调了即时送达的核心优势。
好的品牌名不应只是标签,而应该是业务的推进器,能够将企业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
阿里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也早有布局。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已申请注册多枚“淘宝闪购”、“淘宝闪购点外卖更优惠”商标,覆盖广告销售、设计研究等多个类别。这种商标先行的策略,确保了品牌过渡的顺利进行。
事实上,饿了么在品牌保护方面早有经验。2020年,饿了么关联公司就曾因商标侵权起诉“饿了吗”公司并获胜诉,后者最终更名为“北京御膳房主食厨房有限公司”,彻底告别了与“饿了么”相似的品牌名称。
此次更名,阿里选择在“双十一”前这一关键节点推进,意图明显:借消费高峰加速整合,集中引导用户心智。
协同效应:阿里生态的“全家福”作战
淘宝闪购的成功,本质上是一场生态协同的胜利。
淘宝提供8亿级流量入口,饿了么贡献成熟的运力网络,菜鸟加持供应链能力,高德地图通过“扫街榜”引导到店消费——阿里正在打一场体系化的立体战争。
这种协同产生的化学反应显而易见:淘宝闪购在淘宝App内获得一级入口后,单日订单迅速突破1000万单,两个月后突破6000万单。高德地图在9月投入10亿补贴鼓励到店消费,与淘宝闪购形成完美互补。
当单一业务的竞争变成生态系统的对抗,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
阿里此举,意在重塑用户的消费习惯:让“打开淘宝买一切”成为条件反射,无论是等待数日的远场电商,还是分钟级送达的近场零售。
从这个角度看,饿了么的“消失”不是终结,而是新生。它从独立品牌转型为阿里即时零售战略的基础设施,成为支撑更大商业图景的基石。
品牌会老去,战略会迭代,但用户对便利的追求永不改变。
在即时零售这片万亿级战场上,淘宝闪购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场巨变最直接的体现或许是:未来在淘宝下单最新款手机,会像点一份麻辣香锅一样简单快捷。
商业世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适应的玩家。饿了么的这次转身,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老话:退一步,不是认输,而是为了跳得更远。
而你我,既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也是用每一个订单投票的参与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