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套组合拳清晰地昭示:在国家权力面前,“链上资产不可剥夺”并非绝对。
美国执法部门近日查获柬埔寨大规模“杀猪盘”(pig butchering),并扣押了幕后主谋所持有的127271枚比特币,总价值约为150亿美元(约合1070亿人民币)。
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资产查没。
![]()
美国司法部在10月8日提交、10月14日启封的起诉书中指控,陈志是这起“庞大的网络欺诈帝国”的幕后黑手。他面临包括电信欺诈和洗钱在内的多项密谋罪名,如果罪名成立,最高可判处40年监禁。
![]()
太子集团的创办人名为陈志,原籍中国福建连江,一名80后,今年38岁。
![]()
2009年,陈志离开中国去柬埔寨发展。随后在2015年,他创立了太子集团。
表面上看,是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正经生意的,甚至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还有展厅。
![]()
但实质上,做的其实是电诈生意,是亚洲最大诈骗集团之一。
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宣称,此次行动是“对全球人口贩卖和网络金融欺诈祸害的最重大打击之一”,并表示要“摧毁这个建立在强迫劳动和欺骗之上的犯罪帝国”。
![]()
柬埔寨太子集团自称为一家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的房地产、金融和消费服务公司。然而,美国司法部指控其为亚洲最大的跨国犯罪组织之一。
美国检察官披露的法庭文件显示,陈志及其团伙在柬埔寨全境建造和运营了至少十个专门用于诈骗的园区。这些园区如同监狱,内部囚禁着被虚假工作承诺诱骗而来的劳工,并通过暴力和酷刑威胁,强迫他们对全球范围内的受害者实施诈骗。
而套路都还是那些老套路,利用虚假招聘广告诱骗外国人到园区打工,让他们在监工的高压管控下被迫从事电诈工作,很多受害者来自中国。
据称,太子集团管理层甚至为监工设定了“不打死就行”的体罚标准。
而诈骗的方式,则是通常所说的“杀猪盘”。
电诈人员通常以情感为突破口,花时间和心思“养猪”,跟事主培养感情。
然后“套猪”,以丰厚利润为饵,游说对方把加密货币转入特定账户投资,“养肥再宰”。
![]()
搞“杀猪盘”诈骗,有多赚?!
据称,陈志曾公开吹嘘,通过操纵“杀猪盘”骗局,每天可获利3000万美元。
获利后,太子集团便通过其他关联业务或空壳公司转移诈骗赃款,并用这些非法资金大肆购置豪宅、游艇、私人飞机等。
![]()
美国财政部已将该集团定性为跨国犯罪组织,并对100多名相关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
但美国司法部指出,陈有志仍然在逃,目前下落不明。
英美等国的联合行动通过链上追踪和卧底渗透获取了这些比特币的私钥,最终控制了这批加密货币资产。
检察官诺切拉表示,其投资骗局给各国受害者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以及无尽的痛苦。
![]()
比特币是如何被查封的?
对于加密货币行业而言,本案的深远影响远不止于扳倒一个诈骗头目,更在于司法与情报机构完整演示了一套针对链上资产的处置流程:链上定位 → 金融封锁 → 司法接管。这是一次将“链上追踪能力”与“传统司法权力”无缝衔接的实战闭环。
第一步:链上追踪——锁定“资金容器”
比特币的匿名性常被误解。事实上,其区块链是公开账本,每一笔转账都留有痕迹。陈志集团试图通过经典的“喷洒-漏斗”模式来洗钱:将主钱包的资金像喷壶洒水般分散至海量中间地址,经过短暂停留后,再如溪流汇入大江般重新聚合至少数核心地址。
这种操作看似复杂,但在链上分析视角下,频繁的“分散-汇聚”行为反而会形成独特的图谱特征。调查机构(如 TRM Labs、Chainalysis)利用聚类算法,精准绘制出“资金回流地图”,最终证实:这些看似分散的地址,均指向同一个控制实体——太子集团。
第二步:金融制裁——切断“变现通道”
在锁定了链上资产后,美国当局随之启动双重金融制裁:
- 财政部(OFAC)制裁:将陈志及相关实体列入名单,任何受美国管辖的机构不得与其交易。
- 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311 条款:将关键实体列为“主要洗钱关注对象”,彻底切断其接入美元清算体系的路径。
至此,这些比特币虽然在链上仍可被私钥控制,但其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兑换成美元的能力”已被冻结。
第三步:司法接管——完成“权属转移”
最终的没收并非依靠暴力破解私钥,而是通过法律程序直接接管“签名权”。执法人员依据搜查令,获取助记词、硬件钱包或交易权限,随后像资产的原主人一样,发起一笔合法的转账交易,将比特币转入政府控制的托管地址。
当这笔交易被区块链网络确认的那一刻,“法律上的所有权”与“链上的控制权”便实现了统一。这 127,271 枚 BTC 的归属权,在技术和法律双重意义上,正式从陈志转移至美国政府手中。这套组合拳清晰地昭示:在国家权力面前,“链上资产不可剥夺”并非绝对。
![]()
没收之后,比特币会去哪?
当 127,271 枚 BTC 从诈骗帝国的钱包转入“U.S. Government Controlled Wallet”后,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浮现:这批巨量资产的最终去向,将揭示美国政府如何定位比特币——是亟待变现的“赃物”,还是可纳入囊中的“战略资产”?
历史上,美国政府处理没收数字资产的方式大致分为几类。Silk Road案件中的比特币是在完成司法程序后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转让给私人机构投资者,例如 Tim Draper 就是其中一批拍卖买家。Colonial Pipeline 勒索赎金中的 BTC 则在追回后被司法部暂时留在政府账户,用作案件证据和财政部记录用途。至于FTX,目前的状态还停留在司法托管阶段,官方未正式确认将没收资产归为政府所有,其中大部分资产理论上应在债权清算程序内用于赔偿用户,而不是直接列入国库储备。
与以上通过公开拍卖处理没收比特币(如 Silk Road 案)的方式不同的是,本案正面临一个关键变量:2025 年 3 月,美国白宫已签署行政令,建立了“战略比特币储备”机制。这意味着,陈志案中这批 BTC 很可能不再被简单拍卖,而是直接转为由国家持有的储备资产。
由此,美国正在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链上资产监管闭环”:通过链上追踪锁定目标——利用制裁手段切断其法币出口——通过司法程序完成法律上的所有权剥夺——最终将资产转入政府控制。这套流程的核心,并非限制市场流通,而是对“密钥控制权”的合法归属进行重新定义
一旦司法程序确认资产为犯罪所得,其属性便从“个人控制的加密货币”,转变为“国家管辖下的数字资产凭证”。
随着 127,271 枚 BTC 的转移,美国已然成为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主权实体。这不仅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没收行动,更预示着国家力量对链上资产进行系统性管控的时代,已经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