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打破函谷关,兵临秦朝都城长安,秦二世被迫出降,秦朝灭亡。刘邦虽然立下灭秦大功,但军事实力远弱于项羽,不得已暂避锋芒,并听凭项羽的安排,被分封为汉王,执掌巴郡、蜀郡和汉中郡四十一县,都城定在南郑(今陕西汉中)。
![]()
刘邦准备效仿东周定都洛阳
公元前205年11月,刘邦袭取关中一线,并将首都迁到了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东北);公元前202年2月,他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即皇帝位,并决定将首都由关中栎阳迁徙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因为那里曾经是周朝的都城,而周传承800年,反倒是定都关中的秦国二世而亡,因此应该效仿周朝,建都洛阳。
但就在这一年5月,一位名叫娄敬的戍卒跑来求见刘邦,他是从齐国被征调前往陇西郡服役戍边的,因此身上还穿着破旧的羊皮袄,但他提出自己要“言事建议”,刘邦竟然还是接见了他,还设酒宴款待。就在酒宴上,娄敬提出了关于定都何处的主张,层层展开,一一道说开来。
![]()
娄敬建议效仿秦国定都关中
他首先指出,周朝取得天下的途径,是十余代人长期努力的结果,难以成为汉朝师法的榜样。西周营建洛邑,始于武王时,因其地处天下之中,用来宣示德政,接受东方诸侯国的朝贡。东周迁都洛邑,是无奈下选择,没落中的困守。汉之取得天下,靠的是武功,而且是短期内频繁战争中的胜利。这种情况下,只能取法于秦,从而定都关中,是最好的选择。
听了娄敬的话,刘邦觉得有道理,他就这件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但他麾下的将相大臣,大都出身关东地区,皆主张定都洛阳,给出的理由也很有说服力:“洛阳东阻成皋,西据肴山,北倚黄河,南临伊水洛水,是四面险固、进退自如之地。”刘邦拿不定主意,只好跑去请教自己的头号智囊——张良。
![]()
张良指出洛阳及关中优劣
张良首先否定了定都洛阳的说法,他说:“洛阳固然是四面天险,可以进退之地。不过,洛阳城周围,平野狭小,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收成有限,难以自立坚持。另一方面,洛阳交通八方,四受敌,是兵家用武的争夺之地,而非屯聚实力,威临天的用武之国。”
“而关中则不一样。关中东面有肴山和函谷关进退自如;西面有陇西腹地,沃野千里;南面有汉中巴蜀,物产丰饶;北面有草原牧场,牛羊马肥。地形上北西南三面可守,一面东出,可以制服各国诸侯。诸侯各国安定无事时,可以利用黄河渭河水道,漕运各地物资,供给京师地区,一旦诸侯各国有动乱变局,粮草军备又可以顺黄河渭河而下。关中的这种地势,可以说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
听了张良的话后,刘邦不再犹豫,当即决定:定都关中。娄敬也因此受到褒奖,被拜为郎中,赐号奉春君,并赐国姓“刘”。公元前202年9月,汉朝以秦都咸阳附近的兴乐宫为基础,作为汉朝正宫开始整修改建;次年,“更名咸阳为长安”,正式确定新都名为长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