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铁们看好了,这一刀下去,胶州大白菜的断面像牛奶一样白!”傍晚六点,落日把胶州市胶西街道行上店村的田垄镀上一层金边。李春花蹲在泥地里,手机支架往松土上一插,直播就开始了。三年前,她是背着喷雾器打药的庄稼人;三年后,她成了把千年“胶白”卖进北上广的“田埂主播”。一部手机、一盏补光灯,让土地的故事从地头飞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一部手机撬动一条产业链
2022年初,李春花第一次站在补光灯前,直播间里只有6个人在线,其中4个还是亲戚朋友。她回忆:“我当时连‘宝宝们’都喊不出口。”为了破解“人气不高、话术欠缺”的瓶颈,她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跟着短视频平台免费课程学脚本、学布景、学复盘。三个月后,直播间场观人数突破10000人次;半年后,单场销售额破3万元。如今,她已拥有5万粉丝,每年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展直播200余场,带动合作社线上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胶州大白菜有1000多年栽培史,但过去一直处于“有口碑、无品牌”的尴尬境地。李春花被聘为“胶州大白菜本土代言人”后,把直播间搬到60亩精品种植园里,让粉丝亲眼见证“棵棵有身份”的种植全过程:扫码可见地块、肥料、农事记录,甚至能定位到具体种植户。“身份码”让“胶白”平均售价从每公斤2元涨到4.6元,精品礼盒更是卖到了每颗68元仍供不应求。
从“一人红”到“一起富”
李春花把合作社300平方米的仓库改造成“共享直播间”,免费向周边农户开放,并开设“零基础带货训练营”。目前,已有67名村民通过培训成为“村播”,其中52人实现月增收3000元以上。行上店村脱贫户张秀兰感慨:“以前挑着担子赶集,现在坐在家里就把菜卖光了。”
为了让直播间一年四季都有新品,李春花带领团队建立“4321”种植结构:40%种大白菜、30%种水果花生、20%种草莓、10%种特色杂粮。通过错峰种植、轮作倒茬,实现了“全年有绿、月月有收、日日有播”。截至2025年8月,合作社已提前签约预售胶州大白菜15万斤,农户亩均可增收3000元。
服务升级让“胶白”走得更远
李春花把客服团队取名“小春姐”,承诺“坏一棵赔两棵、晚一天赔五元”。售后响应时间从48小时压缩到2小时,差评率降至0.3%。“农产品不是标品,必须用服务补位。”她说。
她还投资200万元建成300吨预冷库,并与顺丰、京东冷链签约,实现胶州主城区“上午下单、下午送达”,北京、上海核心城市群“次日达”。冷链到位后,水果花生复购率提升了40%。
合作社挂牌青岛农业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每年接收120名大学生驻村调研;同时面向中小学生开设“小小农学家”研学营,累计接待1.8万人次。“让孩子们知道大白菜不是从超市长出来的,乡村振兴才有未来。”李春花说。
从“面朝黄土”到“面对镜头”,李春花用一部手机把千年胶白卖成了“网红爆款”,也把“新农具”交到更多农民手里。如今,行上店村的夜晚不再只有蛙鸣犬吠,还有此起彼伏的“家人们,上链接!”——这是乡村振兴最动听的声音。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李玉军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